燈火搖曳帶著鼇拜來到了回憶裏,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征朝鮮,均有戰績。
天啟年間,遼東失陷於後金之後,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騷擾和牽製後金的兵力,使後金腹背受敵。後金一直將皮島視為心腹大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日夜籌劃,企圖拔掉這顆釘子。
崇德二年,皇太極命貝子碩讬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往攻皮島。由於碩讬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英郡王阿濟格接手,自己從征軍中。阿濟格與眾將反複商議後,製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麵進攻的態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後一路是這次進攻的關鍵所在,他主動請纓,並與準塔一同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自己與準塔遂率部渡海發動進攻,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他奮勇衝殺,衝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遂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攻克。
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靈。皇太極認為皮島雖是區區一島,但攻克之意義遠在占領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對諸將士從優獎勵。“鼇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錦州是明朝在遼西地區的軍事重鎮,當時遼東已經失陷,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錦州城之南為鬆山城,錦州西南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錦州西兩百裏為另一重鎮寧遠。這些要塞重鎮構成了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防禦體係。而清軍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先取寧、錦等城。明、清雙方爭奪錦州的戰爭於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自己又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十三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鬆山,與錦州守軍祖大壽部遙相呼應,大放火器,猛攻清軍。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勢下,濟爾哈朗指揮的清軍右翼失利。武英郡王阿濟格派遣精銳護軍前來增援。其時自己率領鑲黃旗護衛軍纛,路遇明軍騎兵,於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他這時又不待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衝鋒陷陣,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極親率大軍西援錦州之師。洪承疇指揮明軍分路突圍,總兵吳三桂、王樸、唐通等人率軍沿海邊撤退。清軍從錦州大路至塔山大路沿途截殺。他與阿濟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擊之,明軍大敗而潰。鬆錦會戰,關係明、清雙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後,明朝勢力更衰,敗局已定。次年六月,升為護軍統領,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