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塔世界曆史(1 / 3)

陳致遠看書的速度很快,連續三節曆史課加課間——反正課間也是曆史課——他就把《塔世界曆史》大概地讀了一遍。

看完之後的感受是——

“這不就是rpg遊戲裏的副本嗎?”

這本書分前後輯,前半部分是世界史,後半部分是國家史。

世界史的部分主要講述了塔世界的概念,以及人類在塔世界打拚到今日的過程。

首先,這個世界不是陳致遠所熟知的地球,而是平麵。

其次,人類可以正常利用開發的麵積大約占整個世界的百分之八十,這大約是三億平方千米。這樣算下來,這個世界和地球比起來還是小不少的。這三億包括所有陸地,島嶼和水體。

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約占七千五百萬平方千米的麵積,則是塔。

在世界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角落,佇立著四座巨塔,每一座都高達百層,而且層高雖然不一卻都巨高無比,因此四座塔都有超過千米的總高度。其中以西北方的塔最高,占地也最大,西南的塔最小,本體高度也最矮,但它坐落於高原上,因此從海拔上討論,它反而是最高的。

最小的西南塔占地都達到了一千萬平方千米出頭,與地球上整個歐洲陸地麵積幾乎相當。而最大的西北塔則超過三千五百萬平方千米。可以想見其巨大。

塔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在在人類文明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可惜這個世界的人類大概沒有地球上的同胞那麼具有開拓精神,直到五六百年前,才有一位叫做哥倫布的航海家率領船隊發現了西北塔。

當時在歐洲頗有一股學術界的歪風邪氣,認為世界是圓的,是球狀,而哥倫布也是這種歪理邪說的不疑信徒。為了證明這一點,他接受了當時瓦倫納王國的統治者,“異教王”哈裏斯三世的資助,帶領一支由五十艘遠洋大帆船組成的龐大艦隊,向西方進發,試圖繞世界一周回到始發處。

航行到計劃一半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塔。

這就是後來人類所說的西北塔。這座塔高聳巨大,明明應該擱老遠就能看見了,但直到船隊進入塔周五千米左右,塔才像突然出現一樣,一下子占據了所有人的眼球。

據後來的人類研究,西北塔整體是呈圓柱形的。但由於占地麵積實在太大了,圓的弧度不明顯,因此哥倫布以為這是一座城牆。

這麼這麼大一座城牆一定保護著一座很大的城市。這是什麼?是土地!出來一趟給哈裏斯三世開疆拓土這麼大一塊地方,那可太叼了!

世界圓不圓扁不扁,管我鳥事!

但那個年頭的人信仰還是比較充沛的,哥倫布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心裏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知道自己出來是為了證明世界是球體。他決定留下十艘船原地駐守,自己帶著船隊繼續遠航,等繞地球一圈回來再大張旗鼓建立殖民地,最後回瓦倫那,封個親王百代流傳不成問題。

這個決定後來有兩個永久影響人類世界發展進程的結果:

第一,哥倫布親自率領的大艦隊,後來終於向西南航行到達了世界邊緣,並且掉出了這個世界。

處於船隊最末尾的幾艘船,由於距離,勉強逃過一劫,並將這件事帶回瓦倫納王國。路上他們遭遇了風暴,有一艘船迷航了。幸存的船員們認為這艘船已經是被風暴吞噬了,潦草的舉行了海葬儀式就離開。

然而回到王國彙報情況之後,哈裏斯三世為了保證自己的信仰正統,將這幾艘船的人秘密處決。

可那一艘迷航的船並沒有毀於風暴,而是鬼使神差的被風暴送到了西北塔,與之前留守的人相彙合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第2個重大影響就落在這些留守船員身上。這十艘船的船員在塔旁的岸邊呆了幾天,突然有人提議,我們進去看看吧。

反正哥倫布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閑著也是閑著,幹脆進去轉轉。要是有什麼值錢玩意,嘿嘿。

不拿白不拿。

於是大家挎著刀提著槍,找了個門洞就進去了。

一進去就看到了內有房屋建築,街道市集。而且房屋基本上麵積都不小。

眾人帶著驚異的神色相互看了一眼。還沒等反應過來,市集攤販街道上的人們突然嚎叫著向他們衝過來,手裏拿著任何武器,包括做工粗劣的金屬武器,桌子板凳,攤子上的蔬菜水果,甚至就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