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板選擇坐林小建的攤位上堂食,他站在食客邊上等了一會兒,見有人吃好起身,立刻坐了下去,搶座速度極快。
“動作還挺麻利的。”
他看著林小建忙碌的背影,心裏不由得發出感歎。
曾幾何時,他也是這樣的,爭分奪秒,燙菜和打仗一樣,動作飛快,早燙好一碗,早吃完一桌,就能多做一桌的生意。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雇個燙菜工要不了多少錢,而自己的身體已經不支持從早到晚的勞累後,他選擇了退出,把機械式的活交給員工做,無非是一年少賺幾萬塊錢。
“這小姑娘挺能幹的,難道是他老婆?”
夏小雙的行雲流水,給史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有客人站起來,她立馬過來收拾,抹布會盡心的在桌上多擦幾下,營造出相對幹淨的用餐環境,讓顧客覺得安心。在他的印象裏,能夠這麼勤快的,隻有盈虧自擬的老板娘。但這兩人看上去年紀不大,應該不到20吧,現在還有這麼早結婚的嗎?
“香!”
麻辣燙端上來後,史老板的第一印象就是香,好像是酸菜魚上麵澆的那勺熱油,把蔥薑蒜的香氣盡數激發了出來。他看到林小建是有一個淋澆頭的動作,一般的麻辣燙就是湯底,哪有什麼澆頭,莫非是什麼獨家秘方?
“不過沒我的香。”
張國福麻辣燙的底料都是總公司統一製作的,加盟店並不掌握配方,用完了繼續跟公司買,一袋大幾十塊,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用好幾袋。門店能做的就是多放或少放來控製口味輕重,按比例調配,理論上全國幾千家張國福的味道都是相同的。
史老板並不像有些同行那樣,通過減少底料比例來控製成本,反而比公司標準多放了10%。他覺得既然客戶選擇吃麻辣燙,而不是蘭州拉麵、本地湯麵之類的傳統麵食,就是喜歡麻麻辣辣的口味,把味道搞淡,那是本末倒置。
偶爾會有客戶嫌他的湯味道太重,抱怨太鹹太油太辣,對此他誠懇接受之餘,並不作任何調整,因為這是張國福開遍全國的核心競爭力。他的麻辣燙上桌的時候,會有一股濃濃的麻辣味撲鼻而來,還沒開動就刺激的人口水分泌。
“湯色挺淡的。”
顧客不做要求的話,林小建默認是微辣,隻是在湯底上灑一層自製的紅油。而他的湯底是白中透黃,似乎是放多雞架的原因,看起來有點兒像是雞湯,如果不要加辣隻點原味的話,更像是雞湯燙菜。
“這雞湯味好濃啊,放了多少雞架?”
“不對啊,雞架怎麼可能熬的這麼鮮,好像還有土雞的味道?”
聽說這家的湯比較鮮,史老板先喝了口湯。隔了半條街的青果燙撈號稱自己是可以喝湯的麻辣燙,他把那邊的幾種口味全外賣過來嚐過,感覺也就那樣,無非是把麻辣包換成酸菜和番茄包而已。
對能吃辣的人來說,麻辣燙的湯底也是可以喝的,所謂能喝湯的麻辣燙就是個噱頭。他前幾天逛億達廣場,看到有家酸菜魚,打出口號是“能夠喝湯的酸菜魚”,奇了怪了,哪家酸菜魚是不能喝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