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員的兒子》寫的是革命曆史題材。
其大的曆史背景是抗曰戰爭時期一94年月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一次大規模的反共事件,即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之後,中共中央一方麵及時揭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罪行,一方麵重整並擴大了新四軍,堅持長江南北的抗日戰爭。
這部長篇小說寫的是浙東地區一個地處兩山(塔山、鹿山〉之間的山村一一塔鹿村人民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發動武裝鬥爭,揭開“反頑鬥爭”序幕的故事。
作為長篇少兒小說,這部作品著重刻畫並成功她塑造了特派員(上級黨委特別指派的代表〉的兒子、少年英雄敏兒的可歌可泣的形象。
敏兒作為一個孩子,天真而又單純。
他的父母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做革命工作的。
在父母革命思想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激勵下,在種種嚴酷的社會現實的教育下,敏兒終於逐步成長為一名懷有崇高理想、機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利用兒童的特殊身份,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既十分危險又極為重要的任務,在那個特殊年代裏,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位少年英雄鮮明的個性及其可愛的性格特征,在作品中通過一係列情節和細節獲得了極為生動的乃至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的展示。
敏兒的少年夥伴諸如永旺、仿月、振國、小苟等等,也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性格特征的刻畫,是小說藝術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特派員的兒子》在這方麵取得的成就是十分可喜的。
不僅對主人公、正麵人物,而且對次要人物、反麵人物,作家都能通過符合其身份特征的言語行為,來袒示其內在的心靈世界。
對反麵人物、敵人的陰險、狡猾、愚蠹、狠毒、殘忍,描寫、刻畫得可謂入木三分。
在這篇短短的序文中,我不可能對這部長篇小說的結抅、青節、語言(敘述語言和人物浯言)等渚多方麵的藝術特色一一加以評價。
我隻想說,這確實是一部極有吸引力的長篇作品;全書共二十三章,幾乎章章都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其中不少用驚心動魄”來加以形容,決不為過。
這部小說對於今天的廣大少年兒童了解認識艱苦卓絕的曆史和革命先輩們光輝感人的鬥爭業績,激勵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鼓舞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為將來建設祖國而勤學知識苦練本領,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因此我願意向廣大少年兒童讀者熱情推薦這部優秀作品。
是為序。
998年4月3曰北京人的童年,應該怎樣度過?各人用自己的行動,構建各種不同的生活公式。
給你翅膀,而你隻在簷頭嘰喳,沒有搏擊雲空的勇氣和膽識,有翅不敢迎風翱翔,這是麻雀的公式。
給你鼓帆,而你隻在小河遊弋,缺乏搏擊風浪的氣慨和魄力,有帆不敢駛向大海,這是小船的公式。
敏兒不想做簷頭嘰喳的麻雀,也不想做小河遊弋的小船,他想做什麼?童年是個難圓的夢,童年是則難猜的謎,童年是口難探的井。
童年不是想做什麼,而是什麼都想做。
是的,什麼都想做,做不到的也想做。
做不到的也想做,這不是空想嗎?不!童年沒有空想,隻有幻想。
沒有幻想就沒有童年。
幻想是理想長河的發源地。
做不到的也想做,進入這種境界,才有向往,才有追求,才有進步,才有發展,才有悲壯,才有輝煌。
敏兒什麼都想做,做不到的也想做,就是不想做特派員的兒子,這是為什麼。
還是讓敏兒自己來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