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這件事 第五部 附錄二
《單親教育新概念》
——你的個性·單親媽媽不等式·健“心”規則·應有的角色·告訴孩子
決定命運的不是婚姻,是個性
據調查,我國離婚率近年來迅速攀升,離婚率位居全國第三的廣州市已經達到20%左右,而在離婚家庭中67%帶有子女。單親家庭已經不是極少數。寧要獨身的艱難,不要遷就的痛苦,已經成為當代的一種價值取向。然而,人們通常還把單親家庭作為弱勢群體來看待,而把單親子女作為問題子女的代名詞,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成見,事實並非如此。
嫻靜有序、嚴謹縝密,離婚兩年的小邱幹練周到。雖然提起屬於自己的隱私還是有點憂傷,雖然看到別人幸福的三口之家心裏還會有所觸痛,但早已決定重新開始生活的小邱,從來都會在觸痛之後寬慰自己,既然選擇了,就要麵對,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熱愛它的人!
小邱很自製,作為公司總經理辦公室的高級行政主管,她從來都是把公司上下的事安排得很好,從沒有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工作,以至於她一個人生活的事,很久以後同事們才知道。
小邱是那種不太露鋒芒的女人,即使自己最難受的時候也給大家一種非常職業的感覺。現在的她已經很習慣一個人和女兒生活了,盡管這中間經曆過自己幾乎不能承受的所有,但她告訴自己,生活終歸要繼續,與其愁苦哀怨,不如快快樂樂。
在曾經三個人的家裏,小邱甚至沒來得及學會換燈泡。而現在,她不能讓女兒害怕,不能在黑暗中繼續等了,她要堅強起來。結果,本來纖弱的她既是媽媽又是家裏的電工、水暖工;本來就對數字不敏感,算不清生活賬,如今也練得越來越會理財,越來越精明;本來是一個要人嗬護、要人寵愛的女人,現在卻比誰都清楚,選擇自尊獨立的同時,也注定要選擇能幹和堅強。
最初,隻有兩個女人的生活確實讓小邱不習慣,家裏不光是少了一根支柱,重要的是缺少了一個男人。但很快,小邱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並且相信,兩個女人同樣可以把日子過得精彩幸福。
第一個聖誕節,為了不讓女兒孤單,小邱把家裏上上下下好好布置了一番。溫馨的聖誕氣氛從每一個角落恣意彌漫,她不僅邀請了好多自己的朋友參加,還邀請了很多女兒的好朋友,並且親自開車把這些小朋友一個個接來。那個飄雪的夜,女兒留在臉上、刻在心裏的歡樂化解了一個單親媽媽的所有辛酸和疲勞。
在很多人的意識裏,一個女人支撐的家會有種格外特殊的艱難。小邱不這麼認為,她始終保持著自己一貫舒緩的生活節奏:“其實我真的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好像從來也不著急,我喜歡一個安逸幹淨的家,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所以現在的家就成了朋友經常的聚點。”或許,她是一個需要心靈寧靜的女人,這一點,就足以使她快樂。
小邱現在的家住得較以前遠了,但為了不讓女兒覺察出生活的變化,不失去最愛的同學和夥伴,她堅持不給女兒轉學,寧肯自己辛苦,每天多開上幾十分鍾的車去接送女兒。也要讓孩子在屬於她自己的圈子裏生活,保持先前的軌跡。
一直非常敬業的小邱堅持不讓私生活打擾工作,從普通員工到高級主管,她覺得女人不僅屬於家庭,更應該屬於工作,屬於自己,屬於所有愛自己的人。女人所有的空間都可以相互關聯,但卻又相對獨立。居家的女人柔美溫婉,工作的女人堅韌獨立,二者合一,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立體女人。
為了讓女兒多接觸社會,不讓孩子感覺和別的小朋友有什麼不同,每逢周末,她一定帶著孩子和朋友約好出去玩。開始,孩子會對小邱說:她們班上,也有一些同學是像她這樣的。女兒這樣說了,小邱記在心裏,卻仍舊帶著孩子去朋友處玩,或者讓朋友來自己的家。女兒在和大小朋友的交往中,看到媽媽開朗的笑容和鎮定友好的態度,以及叔叔阿姨們對待媽媽的友好,慢慢地感覺出生活似乎沒什麼變化,媽媽依舊是可愛的媽媽,小朋友們也仍然和自己玩得很好。女兒終於打消了顧慮,恢複了當初的平靜和快樂。
就這樣一路走來,小邱真覺得自己和一個三口之家的媽媽沒有什麼特別的分別,當然,前提是要有一顆平靜安詳的心。真能做到時,就覺得無所畏懼了。日子依然在流淌,她覺得這樣的節奏無論從心境上,還是其他方麵已經被自己全盤接受並悉心消化,在生命的這個特殊階段,隻和女兒分任主角的生活竟也可以過得如此滿足。
既然選擇了,就要麵對,這是小邱的生活哲學,也是她骨子裏堅信的順其自然的道理。有了這樣信條的她,現在生活得很快樂,或許,隻有真正無憂的女人才能獲取這份安寧,那是種真正讓旁人羨慕卻隻可意會的狀態。
看完這些材料,您有什麼感想呢?請再看幾則單親媽媽語錄:
誰規定單親媽媽就要做悲情苦命狀,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有多慘!
深圳某外貿公司女公關 李淺
單親媽媽的處境時時激勵我:隻有不斷追求上進,才能解放自己的一切。
湖南某高校女教師 王雪
單身媽媽絕不是我主張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有一天,不得不一個人支撐起家的天空時,與其哀怨愁苦感慨命運,不如相信自己,漂漂亮亮地打點好生活。
河北某棉紡廠女職工 杜梅梅
既然選擇了,就要麵對,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熱愛它的人!
北京某外企女工 郭雪彥
離婚是告別不幸的過去還是痛苦的延伸,完全取決於單親媽媽的所做所為。
安徽某鄉鎮女公務員 劉金枝
我很高興,給了女兒一個帶鎖的日記本,而她沒有把我鎖在心門之外。
河北某中學女教師 魏媛媛
做自己孩子心靈上的朋友,比做一個給他洗衣做飯的母親更重要。
浙江某個體女服裝商 張曉琴
固然,離婚絕不是一個愉快的結果,而且從客觀上它也帶來了生活和子女教育上的不便。可是,為什麼有些單親的媽媽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比原來更精彩,讓自己的孩子比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還出色,而另一些單親媽媽則恰恰相反?婚姻完整就必然幸福嗎?雙親家庭的孩子一定心理健康和優秀嗎?這隻能說明:
決定命運的不是婚姻狀況,而是個性。
單親媽媽不等式
需要說明的是,單親家庭也有很多情況,離異、喪偶、婚姻之外的生育等都可以產生單親家庭。單親家庭本身也分母親和孩子生活的單親媽媽家庭和爸爸與孩子一起生活的單親爸爸家庭。在此,我們主要討論由離異造成的單親媽媽家庭。要想做一個幸福、成功的單親媽媽,必須對自己和現狀有一個健康、科學地認識。在此我與大家討論四個誤區,供單親家長朋友參考。
離婚不是失敗
失敗的不是現在的離婚而是當初的選擇。離婚不是感情的失敗而是失敗的結束。相反,離婚意味著覺醒和堅強,隻有擁有健康人格的人才不會無原則地委曲求全,離婚意味著對自己的尊重和對自由的追求;擺脫婚姻的慣性、打敗內心的妥協、忍受別人的評價、獨自擔起生活的重擔,這些決非易事,離婚需要勇氣和決心。所以,離婚其實證明了我們不將錯就錯的覺醒和堅強,即便它不能讓我們為此自豪,也至少讓我們為此更有尊嚴;那些早就應該離婚,而始終唯唯諾諾的人,才是最可憐的,她們不僅是糊塗的,而且是懦弱的。
婚姻破裂不等於不幸
婚姻破裂並非不幸,真正的不幸是我們不能擺脫痛苦的婚姻。不良婚姻的破裂就仿佛從自己身上做一次癌症切除手術,雖然很疼很疼,但是這種痛苦是噩夢後的警醒的痛苦,這遠遠好過噩夢的繼續。舊生活的結束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離開那個糟糕的兩人世界,讓我們重返自我,更自由、更瀟灑,消除那種造孽般的彼此依賴,我們可以更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著。
單親不是殘缺
單親的家庭不是殘缺的家庭,而是家庭的一種。衡量一個家庭是否殘缺的標準不應該是人數和性別,而應該是看它是否具備充足的愛、歡樂,以及它能否給家庭成員提供支持、歸屬感。同床異夢的夫妻根本就不是夫妻,感情冷漠的家庭,即便父母雙全,也不過是一個旅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