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無需負疚
負疚心理在單親媽媽群中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這種負疚心理促使了補償心理的產生,她們總感到對不起孩子,總覺得對孩子還不夠好,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以致於孩子的個性任性、自私、狹隘、暴戾,不能健康成長。
其實,這種負疚心理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傷害孩子才離婚的,恰恰相反,我們是為了讓孩子的生活脫離紛爭和痛苦。對於婚姻的失誤,那並不是我們能夠避免的,了解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足夠的成熟,這並不是當初的我們所具備的。說到底,婚姻也是一次“賭博”,誰也沒有絕對的把握。這樣的結果是我們命運的一部分,也是孩子命運的一部分。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對於既定的現實,我們的責任是坦然而樂觀地麵對它,而不是怨天尤人。那個“莫須有”的“負疚”是我們的包袱,而不是我們的善根。
3.像對一個普通的孩子那樣對待孩子
負疚感往往導致補償心理,從而對孩子有求必應,這樣的結果是要麼培養出一個自私驕橫、不會體諒別人的冷血孩子,要麼給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還債”負擔。過於無微不至的愛往往會讓孩子感到負擔,更不利的是,這種方式更多地暗示了孩子與眾不同。
當孩子成為我們的唯一,並且彼此相依為命的時候,無疑我們更加害怕失去孩子,更加擔心他們受到傷害。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過度保護。因為孩子是通過嚐試和冒險而成長的。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吵吵鬧鬧甚至受點委屈,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必要的,寬容的品質、抗挫能力、交往能力都是未來孩子的生活所必需的。
總之,我們要像對待一個普通孩子一樣對待我們的孩子,不要讓他感到自己格外被照顧、被保護。為了達到這一點,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克製自己的愛和擔心。
4、擁有各自的生活
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和關注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僅要保證孩子物質上的供給、身體上的健康,我們還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有自己的樂趣和生活,這才是明智的選擇。其中,是否具有親密的同伴以及能夠擁有正常的交往心態和能力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另一方麵,孩子固然無比重要,但是也不應該是單身媽媽生活的全部、希望的全部,假若如此,反而不利於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如果我們別無他求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囿於其中、斤斤計較、畏首畏尾。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這種生活態度對孩子來講本身也是一種積極的示範。
單親兒童的消極心理及對策
單親兒童所以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是因為孩子對於家庭的變故不能科學地認識,無意中產生了許多消極心理。根據我的調查和多年的谘詢經驗,我整理了13種單親兒童容易出現的消極心理,並給予了集中的分析,供大家借鑒。
1.我的出生是錯誤的,因為我父母的婚姻是一次失誤。
2.如果連自己的出生都沒有充足的理由,那麼還有什麼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呢?
3.如果連給自己生命的人都不在乎自己,那還有誰會在乎自己呢?
4.如果,連父母的感情都是可以破裂的,那還有什麼是可以信賴的呢?
5.如果家庭的完整都是不可企及、無能為力的,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期待的呢?
6.既然你們最後要分開,為什麼當初還要結婚?
7.經常被人“另眼相看”,我好痛苦!
8.既然他們不理我,我也不理他們(對於同齡人而言)。
9.我擔心媽媽不能保護我。
10.我感覺兩個人的家不太像一個家。
11.那個男人(女人)拋棄了我們,男人(女人)真壞!
12.婚姻好可怕!
13.生命這樣無奈,不如早點結束它。
在這些意識背景之下,這些孩子容易從內心深處缺乏一種安全感,從而容易多疑、極端和不負責任。他們很可能把自己家庭與其他家庭的不同看成不平等,從而自卑,乃至不願交往,孤僻自閉。父母失敗的婚姻也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愛情和幸福觀。當然,這些心理傾向隻是比較容易出現,而不是必然出現。並非所有的單親家庭兒童都會產生所有的這些心理,但是通常來講或多或少地會有一些。
這些消極心理,我們可以大體歸結為六個方麵,在此,我提供一些應對建議供大家參考。
A.關於自己的出生
任何一個生命的出現僅僅是一種生理現象,對生命來源的追究是沒有意義的。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生,任何一個人的出生都是十分幸運的,因為出生本身就是一次機遇,都是生命之神的一份厚愛。生命的美好與否,不取決於生命的處境,而在於人們對待處境的態度。樂觀的人擁有快樂的理由,悲觀的人擁有悲觀的理由。兩種人的理由同樣多,可是樂觀的人積極應對,生活會變得越來越明朗,悲觀的人怨天尤人,生活會越來越晦暗。在很大程度上,命運可以由自己把握。一個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選擇對待生命的態度,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手裏有一副好牌而在於如何出好手中的牌。
B.關於家庭的差異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包括他的出身。差異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單親家庭不是另類家庭,而是健康家庭的一種。如果別人以異樣的態度詢問你的孩子,你就叫孩子告訴他們少見多怪。
C.關於同齡人的疏遠抑或孤立
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從根本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他們。沒有人會僅僅因為你隻有“媽媽”或者“爸爸”而疏遠你。是你的多疑、憂鬱、落落寡歡,讓人不易接近。隻要你改變自己的狀態,你就改變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改變了自己的形象,你的人際關係必然大大改觀。
D.關於父母的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曆和感情經曆,人生不可能不犯錯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父母是父母,我們是我們。我們有自己的幸福和命運,我們有自己的態度和努力方向,我們有自己的機遇。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把握自己。
E.關於婚姻與愛情
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某一天風雨交加就斷定每天都會如此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父母愛情和婚姻的失敗而斷定所有的人的愛情和婚姻都必然失敗。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婚姻是人類精神和情感歸宿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生命傳承的一種需要。隻不過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成熟去把握,其實,什麼事情不需要我們的把握呢?婚姻和愛情正如其它事情一樣,本身並沒有特別的危險。
F.珍惜生命
隻有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清醒和理智水平,他才會追問生命的意義;隻有當這個人的清醒和理智水平進一步發展,它才會不再追問生命的意義,而去擁有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或許就像一棵樹,樹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本身,在於它對它的天性的順應。楊樹不能挺拔,果樹不能結果,就會讓人心中不暢。若是一棵樹苗意外地夭折,則更讓人傷心,尤其是對於栽培它的人。但是,樹的意義既不在於世界多麼需要它,是否離得開它;也不在於這個世界是否符合它的心意,而在於它作為一棵樹活著,飽嚐生命的煩惱和歡欣。
生命固然不是一場歡宴,也並非就是一杯苦酒,生命中還有太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向往,還有太多的歡樂等著我們去品嚐。樂觀的人總有理由開懷大笑,悲觀的人總有理由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