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戰爭藝術(1 / 3)

霜楓嶺的留守人員們因為境內境外的大事小情而忙得不可開交,率軍駐紮在鮮血戰線的夏侯炎,同樣也沒閑著。

整個冬天的備戰期裏,帝國主力軍在忙著將戰線向荊棘城腳下推進,並且建立起可靠的攻城陣地;而霜楓嶺的“瓦格納”特別部隊則趁著這段沒有任務的空閑期,好好清點了一下手頭的兵力。

截至目前為止,霜楓嶺部署在荊棘城前線的作戰力量,已經明確地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資曆悠久的伊戈爾開拓軍的常規武裝部隊,包括了騎兵、步兵和工程技術人員。盡管在過去的戰鬥中,這些開拓軍士兵是從屍山血海裏一刀一劍砍出來的,但經過數輪裝備迭代,夏侯炎對這部分常規武裝的定位已經愈發清晰了起來:

配備了卡拉什尼科夫火槍、海馬斯手弩和色雷斯湮滅箭的霜楓嶺士兵,將成為大陸曆史上絕無僅有的重甲射手部隊——他們的任務已經不再是和敵人近距離搏殺,而是在裝甲部隊的掩護和空中武裝的引導下,在接近視距極限的超遠距離對敵方造成殺傷。

但如果有任何人敢於執意霜楓嶺士兵們的近身戰鬥力,那迎接他們的將是“傅裏葉變換裝甲”和“風之加護”符文板帶來的近乎百分百的物理抗性,以及人手一把的魔法金屬武器“黎明之劍”那如霜勝雪的凜冽劍鋒。

霜楓嶺的第二部分作戰力量,正是在鮮血戰線大放異彩的裝甲突擊部隊“鐵華團”。由於九六式“天啟”戰車的設計已經過於完美,下轄於霜楓嶺內務部“軍事工程技術局”的工匠們,在過去幾個月中主要是在努力改進這些鋼鐵怪獸的可靠性。戰爭初期,“天啟”戰車常常出現的拋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得到解決,而通過引入魔能聚焦棱鏡,“博福斯”魔能火炮的打擊效率和精準度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盡管“天啟”戰車的整體性能並沒有出現質變,但這絕不意味著“鐵華團”的戰鬥力毫無長進——在短短的幾個月間,霜楓嶺的“黃崖洞”兵工廠幾乎是焚膏繼晷地生產著“天啟”戰車的模塊化組件,並將組裝完成的戰車如流水一般派往北方前線。最初隻部署了三輛、八輛的“天啟”戰車,在短短一年間數量已經暴漲到二十五輛之多,遠遠超過了夏侯炎最初“二十輛”的預期。然而,二十五輛這個數字甚至遠遠沒有達到“黃崖洞”兵工廠的生產力極限,夏侯炎之所以沒有選擇繼續增補戰車數額,純粹是因為短時間內很難選拔培養出那麼多合格的戰車駕駛員罷了。

考慮到荊棘城附近的地形情況和攻城戰的實際需求,二十五輛“天啟”戰車的數字,已經算是在填補戰線寬度、保持戰略後備隊和保證部隊質量的三大目標上取得最大平衡了。

因此,在整個冬天裏,從霜楓嶺大後方運來天鵝堡的,並非更多的“天啟”戰車,而是采用了“天啟”戰車底盤的“伊戈爾人”裝甲運兵車。時至今日,夏侯炎已經可以驕傲地宣布,霜楓嶺早已擺脫了騾馬的束縛,以絕對領先於時代的姿態提前大踏步進入了摩托化、機械化時代——乘坐著裝甲運兵車的霜楓嶺軍事力量,可以以閃電般的速度部署到戰場的任何一個角落,甚至還有可能在“默爾索隱形緞布”的保護下,如無形的鬼魅一般出現在敵人陣地後方。

第三部分作戰力量,即霜楓嶺的元素部隊,依舊保持著對敵方高端力量的處理能力。規模和薪資水平都在同步擴充的“北方暴雪法師團”自不必說,投誠的血精靈破法者、潛藏在陰影中的“馬斯亞夫小隊”和新近加盟的恩德裏克·塔納圖斯等極道強者,更是大大提高了霜楓嶺尖端武力的上限——再加上夏侯炎自己這個足以向高級魔導師層次看齊的死靈係法師坐鎮,困擾霜楓嶺已久的缺少頂尖高手的問題總算是部分得到了解決。

在這一年時間裏實力真正狂增暴增勁增、混得風生水起的,其實是霜楓嶺下屬力量中的第四部分——“解放者”空軍聯隊。大陸上的空軍武裝不在少數,人類帝國有騎乘獅鷲獸的“蘭開斯特空軍聯隊”,光榮聯邦有以雙足飛龍為主要馭獸的空騎兵編製,而騎乘著“哥譚巨蝠”的暗月騎空士更是魔族的老牌空中勁旅。然而,沒有任何一支空中武裝像霜楓嶺的“解放者”空軍聯隊一樣,由一頭武裝到牙齒的的鋼鐵冥龍牽頭,下轄數十隻打不死的亡靈獅鷲空騎和至今未曾正式出戰過的上百隻飛行怨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