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斷代工程(1 / 2)

中華文明具有悠久的曆史,然而真正有文獻記載年代的“信史”卻開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此前的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麵,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

關於羊皮古卷的記載內容,一方麵因為大部分內容與正史的記載意見相左,而且因為上麵的文字年代久遠,古教授目前也隻是解讀了其中一小部分文字。

另一方麵,這本羊皮古卷從何而來,裏麵記載的內容,是真是假,缺少必要的佐證,其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考證,因此關於炎黃之爭的問題,也隻能是擱置了。

小心的將羊皮古卷安置妥當,古教授語重心長的說道,“中國人都聽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是因為古代文獻中清楚地記錄了夏、商、周三個最早的朝代。

但是,就有案可稽的最早的年代來說,司馬遷的《史記》也隻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兩代,隻有帝王的世係而無年代。這就是說,五千年文明史中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填補中國文明史的空白,國家於1996年曾正式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

為此由國務院牽頭,成立了由國家科委副主任鄧楠為組長、七個部委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李鐵映、宋健二人為工程特別顧問,聘任曆史學家李學勤、碳-14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為工程“首席科學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工作。

這個科研項目非常龐大,涉及曆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共九個課題,四十四個專題,直接參加的專家學者就有二百人。

最終經過四年多的努力,聲勢浩大的“斷代工程”終於發表了結論——《夏商周年表》。

這份《夏商周年表》定夏代始年大約為公元前二零七零年,夏商分界大約為公元前一六零零年,商周分界具體為公元前一零四六年。

又將具體的帝王年代從公元前八四一年向前推移到前一二五零年,即武丁元年。

但是,《夏商周年表》公布後,卻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質疑之聲不絕於耳。”

夏商周斷代工程《簡表》就題材性質而言當屬類編年史,但其與眾多編年史不同,首開曆史先河,以“取整數”的方法確定夏商殷始年為前2070年、前1600年、前1300年,“取整數”獨領夏商周斷代工程風騷。

但這一取得的“整數”與曆史的真實的±值是多少年,才屬於合理區間?學界尚無定論。

許多學者認為,“取整數”的方法既不科學,又不嚴肅,是專家組對社會不負責任、心無底數、不自信的表現。

西曆以耶穌誕生年為公元元年,明代始傳入中國,華夏古人根本不曉得有西曆,譜寫曆史的大禹、成湯、周武王等先賢亦不知哪一年是公元紀年的整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