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一轉眼兩年又過去了……
這兩年間,幽州的大事更是一樁接著一樁,變化不可謂不大!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三月,雷雲不宣而戰,以九支鷹師、三支豹師以及六支水師共計六萬餘大軍,分水旱兩路大舉進攻南麵的三韓部落!
短短數日,幽州軍(襄平之戰後不久,雷雲即改“遼東軍”為“幽州軍”)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攻破三韓部落的都城目支城,繼而迅速掃滅馬韓、辰韓、弁韓三個部落的殘餘力量,將整個半島全部納入幽州……
自此,幽州的版圖上又多了一個土地肥沃的大郡——帶方郡。
四月,雷雲以晏明、丘力居為將,以兩支虎師、四支鷹師與九個豹師共計五萬餘大軍攻入高句麗。三日間,晏明、丘力居二人不但率遼東鐵騎擊潰高句麗主力,而且還攻下了高句麗的都城,俘獲高句麗王位固,進而也將整個高句麗並入玄菟郡!
憑空多出這樣一塊遼闊的土地,原本土地最為狹小玄菟郡一下子變成幽州諸郡中最大的一個郡……
從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六月至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雷雲又先後擊滅周邊的匈奴、烏桓、夫餘等數十個少數民族政權與部落,北擊鮮卑(東部鮮卑),迫使肅慎、沃沮等部落紛紛歸降……如此不但徹底解除了周邊的隱患,而且極大地拓展了幽州的版圖!
至此,幽州又多出了幾個自治郡與若幹自治縣,郡的數目增加到了十四個,實力大增!
經過大小數十場戰爭的磨練,幽州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幽州鐵騎馳騁北疆,兵鋒所向敵方無不聞風喪膽、魂飛魄散,天下諸侯聞名無不膽戰心驚!
其中,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冀州的袁紹了。
眼見雷雲的勢力越來越大,幽州軍越打越精良,袁紹剛開始時簡直感覺如坐針氈,日夜寢食不寧……
然而,令他不解的是,雷雲似乎是恪守了兩家之間友好相處的原則,從未令麾下的兵馬擅入冀、並二州境內一步……
為此,他在高興之餘還重賞了當時奉命結好雷雲的使者許攸,並在擴張自身實力的同時不斷遣使前往薊城鞏固兩家的關係。
在外人眼中,袁紹與雷雲簡直就成了親密無間的兄弟一般……
此外,在朝廷的旨意下達後不久,雷雲便將治所西遷到了薊城,而後整個幽州的發展重心也已漸漸朝著薊縣一帶偏移……
在重新成為幽州的首府之後,薊城的方方麵麵均得以迅速地改變……
僅僅兩年的工夫,有著先天優勢的薊城便成為了整個幽州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其富庶繁華也已不下於襄平,發展勢頭極其驚人!
如今,作為幽州治所所在地的薊縣已擁有人口八十萬,其中僅薊城便有人口三十萬,成為幽州規模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城池……
當然,薊城的變化也隻是幽州整體變化的一個縮影。
經過兩年的發展,整個幽州的變化亦是十分巨大!
兩年以來,雷雲雖然連連動兵,消耗錢糧甚多,但幽州的總體實力不但未曾衰減分毫,反而變得更加強盛,各方麵均得以飛速的發展!
一,人口方麵。在雷雲掃滅三韓、高句麗,消滅東部烏桓、夫餘、鮮卑等少數民族政權與部族之後,不少部族的首領皆尊奉他的鈞命率大量部眾遷入了幽州各郡,幽州的人口也因此而急劇增加,差不多已達六百多萬;再加上近兩年來遷入的中原百姓,幽州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七百萬,這幾乎是天下總人口(自漢獻帝初平元年至建安元年,東漢王朝的總人口大約在四千萬左右)的六分之一左右……
麵對人口數目的大增與各族人口的大量遷入的狀況,雷雲也參考後世之例,頒行了許多促進民族融合與團結的政令,同時大力提倡法治,以法禦民,無論漢人、烏桓人、鮮卑人還是三韓人,各族之人均不分貴賤,地位一律平等,這也使他贏得了眾多少數民族部眾的尊重與擁戴。
二,農業方麵。自幽州平定之後,雷雲便在幽州諸郡重新頒布遼東政令,大力扶持農桑,推行屯田令,推廣後世先進的農具及耕作方式,嚴禁士紳豪族侵占農民土地,雷厲風行地實行了各種利民的措施,幽州百姓無不為之歡呼雀躍。
與此同時,他還從各地調集大量錢糧人手,發動各族百姓大力興修水利,引水灌溉農田,使得各地百姓皆獲益匪淺……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的麥收時節,遼東各地均無一例外地獲得了豐收,各項興農之策成效初現……
到了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開春,各地水利工程已經基本竣工,各項政令各地郡守縣令也均已基本貫徹落實,這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年,整個幽州迎來了一場空前的大豐收!
麥收之後,幽州各地皆陷入了一片熱烈的歡慶之中,雷雲這個主公更是贏得了各地百姓的廣為傳誦,奉若神明……
三,交通方麵。在消滅公孫瓚之後,雷雲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開始休整與興建各地的道路;此外,由襄平通往薊城的馳道也已在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