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二十八大結局(上)(1 / 2)

第三卷 二十八大結局(上)

由於王鐵軍的軍隊損失過半,一時間便沒有再進攻,雙方陷入奇怪的僵持中,縱觀曆史,還真難以看見這種打破城牆卻沒有繼續進攻的先例,這種奇怪的狀態持續了大約一天,王鐵軍才再次組織軍隊進攻,這次雙方都謹慎了許多,雖然陣地上殺生震天,實際的傷亡卻小了很多。

對於紇石烈子仁竟然也運用火藥,王鐵軍十分吃驚,同時也嚐到了驕狂所付出的代價,他一方麵對汴京城保持威壓,一方麵則飛馬調遣王衛、賀六奇部放棄攻打洛陽,火速增援,期望憑彙合的兩軍形成兵力優勢,一舉拿下汴京。

梁山軍團盡管磨磨蹭蹭,仍然還是到達了濟南府,一路上接受無數城鎮,卻給了金兵集結的時機,當大軍到達濟南時,金軍已經由原來的二十萬達到驚人的三十五萬人,對於金軍人數上的優勢,李烈並不放在心上,梁山軍團這二十萬人完全可以將其擊潰,這隻是時間問題罷了。不過令李烈擔心的還是王鐵軍和徐立兩部,他已經接到了飛鴿傳遞過來的戰報,對於王鐵軍的損兵折將,李烈並沒有說什麼。雖然為此他很生氣,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當是一次教訓吧。

李烈沒有說什麼,隻是親自手書一幅字,上書戒驕戒躁,便派人送了出去,李烈相信,通過這個慘痛的教訓,已經不需要自己再說什麼了。

接下來便是如何將濟南拿下,同時殲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李烈知道,別的地方不管戰果如何,這裏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雙方投入了五十多萬大軍展開戰役,很有些孤注一擲的意味。

天上開始飄起了雪花,天氣十分寒冷,這時已經是十一月底了,北方第一場雪就這樣飄飄灑灑的到來了。對於兩淮的士兵來說,這種天氣是很難熬的,好在為了大戰的順利進行,後勤工作十分完備,足夠的棉衣保證了士兵不會被凍傷。而軍中山東籍的士兵則十分興奮,這種天氣對他們影響並不大。

十二月十六日,經過十餘天的對峙和試探性的攻擊,大戰終於展開了。

先是三萬旋風狼騎與五萬金軍騎兵的正麵衝擊,由於旋風狼騎的裝備極為精良,金騎被迅速擊潰,當此之時,李烈迅速抓住戰機,與宋漢生分別率領八萬大軍向金軍兩翼突擊,早就整裝待命的一萬重甲騎兵則向金軍中軍實行穿插戰術,大縱深,將金軍切割為兩半。剛開始金軍還希望憑借人數優勢與梁山軍團硬撼,不過隻短短一個時辰,在宋軍無休無止的弩箭攻擊下,金軍傷亡極為慘重,還沒等金軍調整戰術,一千餘門火炮突然發威,將金軍陣地變成一片火海,金軍士氣更加低迷,大規模的潰逃開始發生,在梁山軍團的全力追殺之下,金軍丟棄所有輜重,狼狽逃回濟南城,一場大戰隻進行了一天,便迅速結束,三十五萬金軍被擊潰,能夠逃到城中的不足十五萬人。

簡短的整頓和休息之後,李烈命令大軍將濟南城團團圍困,然後調集千門火炮對濟南城北麵的城牆進行了兩晝夜的不間斷轟擊,致使整個南城牆無人敢守,根本無法在城牆上立足,整個堅實的城牆千瘡百孔,破亂不堪,早已搖搖欲墜。當此之時,特戰營火速突擊,將萬斤火藥堆在城下,一舉將城牆夷為平地,火炮跟進,向城中覆蓋性打擊,整個濟南城都在隆隆巨響中顫抖,無數宋軍衝進城中,弓弩和手雷像不要錢一般潑灑,金軍根本組織不起任何一次反擊和抵抗,在絕對實力麵前,金軍統帥左丞相徒單鎰最終宣布投降。濟南陷落,李烈接收降兵十萬餘人,殲滅金軍近十五萬,其餘逃散。

耿永峰立即奉命對殘餘金兵進行追擊,五萬旋風狼騎一月間席卷山東全境,兵鋒突進河間府,李烈率大軍跟進,趁機接收大片土地。

這一月間,徐立終於通過苦肉計騙得長安守軍與成秋弘達成密議,於夜間盡起全軍偷襲宋軍營地的烏古論中伏死於亂軍之中,西北師團成功奪取長安,京兆府陷落。之後徐立奉命出潼關,直襲洛陽,三日而下,氣勢如虹。

而王鐵軍在彙合了連夜前來增援的賀六奇,王衛兩部人馬後,也向汴京發起了突然進攻,沒有了城牆護衛的汴京雖有紇石烈子仁拚命抵抗,奈何金軍士氣早喪,早就沒有拚死之心,大軍一潰千裏,紇石烈子仁自盡。金國的南京陷落。

徐立部和王鐵軍的徐州軍團合兵一處,迅速占領平陽府,大名府,真定府,攻克太原,與李烈,宋漢生之梁山軍團成掎角之勢,勢如破竹,一舉打到紫荊關,燕雲之地收複近半,燕京近在眼前。

金國北有蒙古虎視,南有李烈兵鋒,已是山窮水盡。

嘉定五年三月,蒙古在起兵鋒,成吉思汗再度率大軍代金。蒙軍攻下宣德、德興等州,在懷來,與金左丞相完顏綱、元帥右臨軍術虎高琪所率軍隊大戰。金軍戰敗,蒙軍一路追至北口。天險居庸關,分南北二門口。北門稱為北口,即今居庸關;南門稱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