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門相距40裏,其間兩山夾峙,中有深澗,稱為絕險。居庸關曾於去年被蒙軍一度攻克。此後,金軍加強了守備,屯駐重兵,在關口鑄鐵為門,並在居庸關外百餘裏布設鐵蒺藜。成吉思汗知強攻不是上策,派客台、薄察二將留在北口外,佯作攻擊,自己親率主力沿桑幹河西行,繞道迂回,南入紫荊關。金軍得知蒙軍的迂回動作,派大將奧敦急馳阻擊。但奧敦慢了一步,等他趕到紫荊關時,成吉思汗已越關而入,並派者別、速不台領軍突襲攻克居庸關南口。成吉思汗率軍與留下的客台、薄察會師。金守關大將投降,獻出居庸關北口。蒙軍二破居庸關,再次逼近中都,促使金朝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當年五月,完顏醜奴彙同提控宿直將軍蒲察六斤發動政變,自稱監國都元帥,率兵入皇宮逼衛紹王永濟退位。六月,立完顏珣為帝,殺死了衛紹王。同月,完顏醜奴又被術虎高琪所殺。在蒙軍麵前屢戰屢敗的金朝將領,此時卻在朝廷內大動幹戈,使金朝政局愈加動蕩。
就在蒙古人攻略遼東之時,李烈並沒有發動進攻,他一方麵嚴密監控此時有所異動的南宋小朝廷,一方麵遷嚴峻總理河南河北事宜,並派蕭恒領十萬兵馬彙合宋漢生所部,與各軍極力鞏固所占領的這大片土地。此時河南,陝西、陝西,河北、山東皆為宿州勢力範圍,如不及時消化,恐生變故。
好在經過四五年的大興教育,以宿州學院,宿州軍事學堂等大批院校已經培養了大量的年輕人才,這些年輕人以無比的熱情投身到新近收複的州縣城鎮,救濟災民,運送救災物資,安置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貧民,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占領區本多漢民,在李烈采取了一係列惠民政策,再加上兩淮充沛的物資,一時間迅速安定下來。
宋寧宗嘉定六年春,蒙將石抹明等攻取通州,再次兵臨中都城。二月,窩闊台率軍入遼東,攻打金朝的北京。金守將奧屯襄,率20萬大軍出城迎戰,與窩闊台交戰於北郊。結果金軍大敗,被斬首八萬多級。這是蒙古軍殲滅戰的空前戰果。金軍慘敗後,推寅答虎為主帥。
這位主帥知道戰不能勝,幹脆獻城投降。東北金軍對中都的支援被切斷。此時,許多郡、縣守土將領紛紛向蒙軍投降,中都已成一座孤城。金宣宗為鼓舞士氣,對中都軍民頒發一份詔書,要守城將士思惟報國,靡有貳心.並調集糧食,發兵一萬趕往救援。但運糧軍一支在霸州青戈一帶被蒙軍騎兵截擊,一千多輛糧車被奪,背糧的部隊被趕殺;另一支運糧軍也在涿州以北被蒙軍擊潰。中都援絕糧盡,內外不通,城中出現人吃人的慘況,已成一座死城。
在得到中都危急的消息後,李烈迅速揮三十萬大軍輕取紫荊關,與蒙軍激戰於涿州一帶平原,,早就研究過蒙軍戰術的眾將這首次與蒙軍接戰,打得十分艱苦,傷亡較大,不過由於武器先進,蒙軍大將孛魯戰敗,三萬蒙軍被殲滅。都元帥史天澤再領八萬蒙軍抗擊宋軍於撫寧、昌黎一帶平原,再敗。
李烈指揮大軍兵臨中都燕京城下,與成吉思汗的十二萬大軍展開野戰,在付出了三萬多人的傷亡後,終於將蒙軍擊敗。
成吉思汗無奈,將戰果拱手讓人,揮軍退回草原。
嘉定六年三月,李烈大軍圍困燕京,金中都留守、都元帥完顏承暉服毒自殺,金宣宗皇帝開城投降。自此,金國滅國。中都陷落後,占九百六十二座金室城邑,黃河以北盡為李烈之天下。
嘉定六年五月,李烈回師,應眾文武所請,改汴京為開封,自立為漢王。
封浮塵子為國師,監管都察院,由張進北,嚴峻,蕭恒牽頭組建三省六部。
同年十月,崔婉、蕭若兮、梅映雪先後有孕,李氏後繼有人。
十一月,南宋發布討伐令,稱李烈為叛逆,兵部尚書畢再遇親領三十萬大軍攻漢。
此時,李烈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軍威名揚天下,便命令呂賢率長江水師配合太平州文睿迅速攻打金陵,早在五六年前文睿就已經逐步派人以經商等名義落戶金陵,得知文睿來攻,城中迅速行動起來,在韓猛特戰營的配合下,擒拿金陵城守,金陵一日而下。同一時間,湖北鄂州也突然發動攻勢,葉飛在季唯的協助下向劉甲所率宋軍發起進攻,斬首千級,宋軍一哄而散,潰不成軍,漢陽、漢口、武昌三鎮合稱武漢,成為長江沿岸繼太平州采石磯之後的第二個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