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槍,需要個毛的精準度,不管不顧,一梭子子彈徑直掃出去,形成一片火力網,20發子彈有一發能擊中敵人就行,若是敵人為密集衝鋒陣型,指不定一梭子子彈全撈上,最大的缺點也就是射程不太夠。
所以,深諳ZH-29半自動步槍特點的陸軍上校沒把靶子放太遠,就放在150米之外,也是出於此考慮。
畢竟,大部分士兵都是在30秒之內射空了彈匣,其精度難以保證!可別比來比去,代表全軍精銳的警衛連士兵們出現脫靶現象,那才叫丟了大人,無論對於662團還是四行團,都是如此。
可他的士兵們竟然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最少的也在75環以上,最強的甚至接近90環,比他想象的強不少。
這個成績很難得,拿著結果的顧暉澤很快又想到另一個問題,都這麼不錯了,還傻乎乎的像個呆頭鵝一樣,那豈不是證明人家四行團更猛?
快速拿起第二張紙,上麵的數字讓這位城府頗深的陸軍上校在那一刻也忍不住睜大了眼睛。
“60!”
這是個普通數字,成績勉強及格。
“80!”
6號的成績立刻就屬於優良。
“89!”
7號的成績奇跡般的和662團那名警衛班長一模一樣。
但這種並列式的射擊成績,在從軍十餘年一路從小兵打拚上位至步兵團長的顧暉澤來說,不足為奇。
662團打出89環成績的是他麾下的警衛班長,也是他從師部警衛營帶至662團的有數幾名老兵之一。
既是心腹,也是師警衛營有數的幾名強兵,不是因為要表示對他的支持,那位大軍長才舍不得把那幾名老兵給他帶到步兵團。
雖說顧暉澤在和唐刀說話,其實一部分注意力依然放在射擊場上,從麾下開槍到結束,總共用了20多秒,平均兩點幾秒一槍,保證了ZH-29半自動步槍應有的射速,還能打出89環的成績,已經算是很驚豔了。
但這並不說明隻能是他的兵能打出來這個成績,四行團那名看著普通平凡卻無比自信的警衛班長一看就是極為精悍的軍人,他若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同樣不令人奇怪。
顧暉澤從來不會小看任何人,這也是他能在無數戰場上存活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下一個數字,幾乎令他目眩。
“97!”
那幾乎意味著,那名打出這個近乎誇張成績的士兵最少打出了7槍十環,另外三槍也皆是9環!
這不科學!
聽到自家團長驚訝的喊出‘97’這個數字時,662團的官兵們臉上皆露出不可置信。
尤其是那邊一直整整齊齊站著等待結果的士兵們,包括四行團的幾人,連他們自己也沒想到自己中間會有人打出如此高的成績。
隻有他們這些操控過半自動步槍的精兵們才知道,用這把槍打的快還要打的準有多難。
強大的後座力一直在衝擊著他們的肩膀,為了保證準度,他們不得不減低自己的射速,但就算如此,他們這些射出過不知多少子彈的精兵自己心裏也沒譜,不知道究竟能打出怎樣的成績。
或許,隻有排在隊伍最末尾的沈老六在樂,樂得齜牙咧嘴!
從直覺中,他感覺那是他成績。
因為,從那杆步槍一上手,他就有種熟悉感,玩慣步槍士兵們在連續射擊時會感覺後座力太大,可這對於拿著ZB-26輕機槍至少射出上千發子彈的老機槍手來說,都不是事兒。
沈老六做為尖刀班的主力射手,在一連參與的每場戰鬥裏,都是步兵班裏最重要的火力支援射手,他的位置基本都在一線步兵後方最少30米的簡易工事裏。
那既是對他的保護,也是對整個步兵班的保護,若失去他手裏掌控的那挺輕機槍,步兵班的防線麵對日軍‘板載’衝鋒時,會遭遇火力不足狀況,那付出的代價無疑是巨大的。
也正因為這樣,沈老六的射程其實要遠比步兵們遠,日軍距離戰壕200米就開始匍匐前進,至150米距離在火炮和擲彈筒的掩護下開始衝鋒,做為機槍手,沈老六往往會在日軍步兵距離戰壕150米至100米間就開始火力壓製。
甚至,他還需要對距離戰壕遠至300米、400米的日軍輕機槍進行反壓製。
那也意味著,沈老六的射程其實比絕大部分要遠的多。
機槍子彈是有限的,並不是簡單意義上對著遠方就是扣著扳機不放,一梭子子彈掃過去,就能保證命中遠方匍匐在簡易工事後幾乎看不見身形的日軍機槍射手。
很多時候,沈老六用的是點射,扣動一次扳機,最多射兩三發子彈,就算打不中日軍,也讓其投鼠忌器,不敢肆意對陣地上進行射擊從而對步兵形成掩護。
換而言之,長期對著200米甚至300米、400米外射擊的機槍手,此時麵對的卻是不過150米的射程,這對於這位老六來說,不要太簡單。
加之幾乎類似的槍機結構,沈老六自信爆棚!他敢確定,那個97環,就是自己打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