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位軍曹習慣性的向自己上司彙報的話。
“你巴不得誰去死,就在戰場上衝他敬禮!”的四行團流行語日軍顯然不知道的。
日軍這種在戰場上還要習慣性的立正低頭哈腰麵對上司的行為,真的不止害死一兩個他們的上司。
或許,太行山就和日本人的八字不合,曾經時空中“凋零在太行山上的帝國之花”,就是這樣被幾名他們眼中的“土八”從山上看到一幫日軍軍官對那位中將級旅團長點頭哈腰而衝動的決定“奢侈”一把,對著某倒黴蛋連打了好幾發迫擊炮炮彈把他送回了天照大神的懷抱。
要知道,物資極度匱乏的“土八”們若不是遇到生死攸關,可絕不會像先前王小強同誌那樣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的。
當從瞄準鏡中看到軍曹畢恭畢敬的點頭哈腰,楊必成的目光落到被枝葉遮擋住的日軍身上,從此再未挪開。
尤其是當這個還微微有些小肚子的日軍二等兵在兩個步兵小分隊的簇擁下進入山穀後,楊必成的十字準星就再也未離開過他腦袋。
如果,是一名日軍少尉,或許軍曹點頭哈腰還能解釋一下,但一名日軍二等兵卻能獲得這個待遇,其身份簡直就是昭然若揭。
更重要的是,日軍穿的軍服太不合身了。
日軍可不像中國軍隊,連給士兵發身軍服都是件難事兒,他們單兵配置的各種裝備給養在春夏秋冬總共就兩套軍服的中國士兵麵前,就猶如黃世仁遇見了楊白勞。
幾種理由足以讓楊必成這名射程在瞄準鏡的加持下達到280米左右的精準射手將其列為最值得懷疑的目標,沒有之一。
在大約十五名日軍步兵魚貫進入山穀五十多米後,“打!”伴隨著老算盤一聲低吼。
“砰!”楊必成不假思索的扣動了扳機。
日軍隊列中正在小心行走的尹藤陽太成了所有被槍聲驚動日軍中率先做出‘戰術’動作的人。
不過,不是主動,而是被動。
飛行200多米將動能釋放到最大的7.92毫米子彈將90式鋼盔輕而易舉的擊穿,已經破碎變形的子彈從日軍“二等兵”太陽穴中穿入並順便攪出了一個酒杯大小的血洞。
一聲未吭就一頭栽倒在地的日軍中佐被恐慌的日軍拚命拖到大石後隱蔽也未能留下一句遺言,唯一給這幫一起跑路的日軍留下的動作是——兩腿一蹬,接著又是一蹬。
那是生物體最後的神經反應,俗稱最後的掙紮,大腦死亡了,但機體還努力證明自己的鮮活,在心髒還沒徹底停跳之前。
一槍斃命。
機關算盡自以為馬上就要逃出生天的日本陸軍中佐恐怕沒想到,他竟然會成為這場戰鬥規模極小卻極為慘烈的戰鬥的第一個戰死者。
什麼叫憋屈?這就是!
被炮彈把腸子都炸出來的山下文都還沒咽氣,尹藤陽太這個絞盡腦汁兒求活的倒黴孩子隻挨了一顆子彈,就完蛋了。
人生在世,不管如意不如意,七分靠打拚,三分天注定,尹藤陽太這命那,或許從他踏入中國這座大山的那一刻,就已經是注定要留在這裏成為施肥的材料了。
不過,此時此地的三名中國軍人是典型的重數量不重質量,哪怕知道被打死的家夥是整個大山中日軍中最高軍銜者,估計也不會太興奮。
畢竟,第一波偷襲幹掉的鬼子越多,他們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才越大。
就比如老算盤,絕對是這第一波射擊中的最優秀者。
同樣是開槍,但握著MP28衝鋒槍的老算盤可不是隻開了一槍,而是扣著扳機打了足足一梭子32發子彈,那也是MP28彈匣的極限容量。
他的目標,是距離山頭陣地最近的日軍尖兵小分隊,是全力掃射。
Mp28衝鋒槍的射程原本不過百多米,此時日軍距離少說也有200米,這對於MP28衝鋒槍來說是很難完成的任務,9毫米魯格彈在飛出150米後幾乎就是飄的,根本沒法繼續保持平直。
但老算盤使用了衝鋒槍如此之久,早已對手中的武器性能再熟悉不過,衝鋒槍向來不是靠精準度取勝,要的就是火力凶猛彈著麵夠寬,加上現在屬於居高臨下,地心引力對子彈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