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新兵出征訓話(上)
唐刀離開家,但並沒有馬上離開家鄉!
五人騎著戰馬,沿著簡陋的縣道,一路風馳電掣直奔縣城!
那裏,總共有4500人從昨夜就開始集結,3000兵是範紹曾幫忙給22集團軍爭取的補充兵員,1500兵是唐吉利精心訓練半年給唐刀準備的家鄉子弟兵。
22集團軍軍部在三日前就發來電令,22集團軍直屬四行團團長唐刀擔任接兵官,將成為這4500人最高指揮官。
對於唐刀來說,不管其歸屬那支部隊,這些川軍都將趕赴抗日前線,成為抗戰骨幹力量,他做為接兵官,必將出席新軍出兵儀式。
而且,這些新兵不光是要在他的帶領下出川北進陝省而後越過黃河進入第二戰區,老漢給他準備的將近300萬斤糧食以及他在山城軍械所購置的軍械,都需要人運送。
這4500人成軍的第一課,就是先當好輜重兵,將這批物資完好的送達戰區。
為此,唐家早早的就購買了300輛大車,並在川西八縣搜羅了近2000匹馱馬,若不是川西有草原,養馬的家庭不少,換成其他地方還真難以有如此多的馬匹儲備。
就這運力,也隻能運送這批堪稱龐大物資的五分之一,幸好還有4500名新兵,以每人50斤負重算,20多萬斤糧食還是可以背得起的,再算上路途中人馬所消耗的,能送到前線的,少說也有50萬斤精米。
這已經大大超出唐刀預期了,但這首先的前提是,得讓這些新兵對他這個長官有高度的認同,否則,一天負重數十斤可以,負重一月可就難了。
他們,可不是四行團,大部分人在兩月前還扛著鋤頭在田間地頭忙碌著。
晉熙縣本就是一個人口不過十來萬的川西小縣城,沒有足夠大的演武場容納足足4500人的新兵,縣府的要員們急中生智,幹脆就在低矮的城牆外的農田裏,用時三日,平整出一大塊空地,而後用木頭搭建出一個一人高的高台。
在這個時代一切為戰爭服務的年代,尤其是在已經被定為後方最重要基地的川省,誰不重視征兵,恐怕不僅是丟官帽子而是丟腦袋的大事兒。
尤其是聞名全國的抗日英雄團長親自來接兵,誰敢馬虎這個?
為了把氣氛搞得隆重一些,縣裏甚至還花錢準備了一支鑼鼓隊並找齊了縣裏所能找到的耍獅藝人。
川人愛熱鬧,送自己子弟兵出征,那自然也是要更熱鬧一些!
由於這4500新兵,百分之七十都是晉熙本地人,可以說和整個晉熙縣都深度綁定,縣城和縣城周邊鄉鎮百姓來了大半不說,甚至遠達數十裏外的鄉村都有不少人來。
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娃娃,即將要遠赴北方戰場,做父母的能不來嘛!誰也不知道,這所見的一麵是不是最後一麵。
新兵們雖然人數多,但好歹也經過最少兩月訓練,又有教官帶隊,都背著打包好的被服以及各自的步槍,昂首挺胸站著還算整齊的隊列。
新兵們表現得還不錯,但並不意味著民眾們會遵守這些軍中規定,他們隻知道自己還要看各家親人一眼,哪怕是打個照麵。
“黑娃兒,老漢在這兒,往這邊看!”
“大鍋,大鍋,我給你帶阿媽給你烤的老玉米來了。”
“老漢兒,老漢兒,我在這兒!”
將近兩萬名晉熙民眾,把一個堪比足球場的巨大平地圍的滿滿的,喊娃兒的喊鍋鍋喊老漢的聲音此起彼伏,亂糟糟的聲音像是一個大型集市!
聽到親人們熟悉且期盼的聲音,新兵們也再難保持先前齊整的隊列,不由得紛紛扭頭朝發出聲音的地方望去。
若不是有縣裏正規保安團士兵在周圍維持秩序,估計民眾早就衝過這些由荷槍實彈士兵組成的警戒線和自家親人團聚了。
這讓站在木台上穿著長袍戴著禮帽已經盡全力打扮正式的縣長臉色無比難看。
做為一個在省政府當過秘書有些見識的讀書人,這位縣長大人原本不是沒考慮過讓這些鄉民們前來觀禮的風險,但想想自己手下好歹還有個1000人組成的全副武裝的縣保安團,那些泥腿子平時見到達官貴人都低著頭連對視都不敢,這眼見著縣長大人都在現場,還有這麼多槍,還能翻出什麼浪花?
那知道,現實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對親人的思念,讓那幫泥腿子完全忘記了對權勢和槍口的畏懼。
“縣長,要不要讓弟兄們敲打幾個喊的最凶的泥腿子,讓他們老實一些,別讓那個唐團長看了笑話?”縣警察局局長可是縣長的心腹,一看老大臉色,就知趣的湊過來低聲建議。
“愚蠢!”打扮得體的縣長狠狠瞪一眼湊過來的手下。“現在場裏麵站的全是那些泥腿子的親人子弟,如果你是他們,看到自己親人被打,會是個什麼表現?泥腿子們亂,頂多隻敢嚷嚷,但那些拿槍的大頭兵們一亂,可是會要人命的。”
“他們敢!”平素習慣於高高在上的警察局長本能回答,但看看老大若有所思看向遠方的眼神,語氣重歸弱弱的。“要不,職下親自帶人去維持秩序,總歸不能讓唐副團長那位麒麟子看了我們縣府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