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虞世南說出楊義為宰相之才時,現場的名人大儒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皇帝對這小子如此容忍,還將自己的妹妹、堂妹下嫁給他為妻!
想到此處,眾人都不淡定了,都想在這次宴席上交好這位年輕才俊。他們也為自己以前的目光短淺而懊悔,並深深地自責,為何當初沒想到與小子聯姻。
但現在後悔已是不及,隻能用交好來補救了。雖然楊義被貶去嶺南,但在場的人都看得出來,貶去嶺南隻是暫時的,這小子年紀輕輕,還大有可為。
隻要他在二十年內幹出一番大成績,朝堂上的宰相必有他的一席之地。到時候,楊義就成了他們的人脈之一……
三位新娘在吉時前兩刻鍾來到了府外,不管是迎親的人群,還是圍觀的百姓、官員、士兵,個個臉上的笑容燦爛。
楊義笑容滿麵的手牽三條紅綢,紅綢的另一端是三個身著大紅雙鳳金絲(銀絲)采霞衣,頸掛珍珠金銀飾品,披著紅蓋頭的新娘。看她們那嬌小的身形,年齡應該不會大。
他們一前一後緩緩的往大堂走去,周圍已是站滿了人,恭賀聲、掌聲、嘈雜聲響成一片。再加上鑼鼓喧天聲,更是熱鬧非凡,令人流連忘返。
而在敲鑼打鼓的地方,有倆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往這邊看來,她們的目光露出了向往的神色。隻是他們這輩子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一個是樂籍的吳四娘,這時候的樂籍被視為賤籍,是不受人待見的,另一個是梁師都餘孽的梁若施。
她們也即將成為楊義的妾,但納妾不會弄得這麼隆重,她們隻需給大婦敬杯茶,得到大婦的點頭即可。而如今的大婦是大家公認的定襄公主,定襄公主也是了解她們兩個人的,想要她點頭讓她二人進門,可謂是難上加難。
但楊義有他的辦法,他會作出安排,不會讓這倆個苦命的女人委屈就是了。
吉時已到,婚禮進入了高潮。
楊家老祖雙手抱著個瓷娃娃笑得合不攏嘴,他坐在主位上等待著新人的拜禮。由於楊義雙親已不在,雖然楊恭仁是家主,但他的頭頂上還有個老祖宗。
原先是請了個唱禮官的,可李孝恭這貨來了之後,非要爭著自己當唱禮官,把原來的唱禮官攆到一邊去了。
“新人就位。”
當聽到李孝恭的唱禮聲時,所有人瞬間便寂靜下來,滿臉笑意的看向大堂的方向。鑼鼓聲也停了下來,現場隻傳來了稀稀拉拉的爆杆聲,他們等待著行完禮節後,再好好熱鬧一番。
楊義和三位新娘在大堂麵對麵站好,他身後是三個結義兄弟,也臨時客串的伴郎。他們的工作就複雜多了,他們和楊義的同族兄弟一樣,除了給新人起哄外,還要幫楊義糾正禮儀、擋酒、擋詩、帶頭鬧洞房等。
“一拜先祖!”
楊義愣住了,怎麼尼瑪不是拜天地嗎?拜先祖是什麼鬼?
三位新娘已經轉身,麵向祖宗牌位準備躬身行禮了,而楊義還在發愣。李崇義急忙上前,將楊義的身體扳正,麵相祖宗牌位。
“一叩首!”
三位新娘輕輕跪下,而楊義還是呆愣著沒有動。其實這些禮儀,剛才老祖宗來時已經教過他了,但他為了想那幾首詩,給忘得一幹二淨了。
而楊義不知道的是,電視劇裏的拜堂場景,用的是民國時期的民俗。古代的民俗是五彩繽紛,形式各異的,地域的文化傳播,各民族的習俗交彙,外來文化的融合,才形成了現在的婚宴文化。
而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古代中國雖然是大一統王朝,但中國一詞隻是指一個地域,並不是指一個王朝,地域裏的民俗文化多種多樣,並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楊義才覺得詫異,怎麼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程處默是過來人,看到楊義的樣子沒忍住,一腳踹向楊義的腿後,撲通一聲,楊義呲牙咧嘴的跪在地上,引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
“二叩首!”
“三叩首!”
“二拜長輩……”
楊家老祖宗看著楊義眯縫著雙眼,歡喜之情溢言表。多少年了?楊家的榮光又要回來了,雖然還比不上前朝的輝煌,但終於站起來了!
現場的楊家子弟無不喜出望外,猶如結婚是他一般。他們好久沒有這麼團聚了,也好久沒有這樣熱鬧的辦過一件喜事了。
“夫妻對拜!”
楊義和三個人雙雙相對鞠躬。
“謝天地!”
楊義又愣住了,不明白這一環節是什麼鬼?又得程處默來幫忙了,四人對著大堂外三鞠躬。
“禮成!送回洞房!”
楊義和三個老婆在一眾兄弟姐妹、嫂嫂、嬸嬸的簇擁下,向著洞房而去。
隨著夜幕降臨,第二波高潮又開始了。這高潮是新郎給賓客敬酒,而楊義周邊圍著數十個兄弟,都是幫他擋酒、擋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