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攻打台灣島(1 / 2)

懸念終於揭開,楊義要攻打的地方就是流求,也就是後世的台灣島。這時候的台灣島並不屬於唐朝管轄,雖然他們知道有這麼塊地方,但他們始終認為這是孤懸海外之地。

其實台灣早在東漢末年便納入中國的管轄之內,後來戰亂加上不重視海洋利益,這地方又回歸它的原始狀態,受多方勢力各自管轄。

三國時的孫權曾派出大軍又將台灣島納入自己的管轄,自那以後數百年,台灣島一直是中國的管轄之地。後來,由於國內動''亂造成割據政權,他們又無心管理這些海外之地了,一副誰愛要誰要的樣子,不管不顧不聞不問。

到隋文帝楊廣時又一次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轄,他先後三次派遣移民共一萬多人前往墾荒、慰問島上的居民。而隋末大亂時,這裏又一次回歸無政府狀態,直到現在。

所以,楊義聽吳林說到這地方時,他才高瞻遠矚的要將這地方重新納入大唐版圖。他這樣做有他的目的,他怕因他的穿越會影響這個時代的軌跡,從而造成了台灣島像琉球王國一樣,被小日本吞並了。

雖說這裏已經成了海盜的天堂,可他楊義不信那個邪,既然自己要順風北上回長安,那就多帶點人,順便把這地方鏟平了。他這麼做也有他的底氣,因為牛家兄弟倆,這兄弟倆可是猛將,有他倆在楊義如虎添翼,這時不將它收回更待何時?

楊義的想法得到了牛家兄弟和吳林的支持,他們在來的路上一邊練兵一邊作出部署。先派出三路人馬上島偵察,再勘測好路線從哪邊攻擊,以免上了島之後兩眼一抹黑。這時候的島上可沒有後世那樣四通八達的道路,更多的是叢林,一不小心就會著了人家的道。

他們遠遠的向著海岸的方向放出了三條小船往北麵而去,讓偵察的人務必在天黑前探好路。隻要拿下第一個城池就有了落腳點,然後在周邊招兵買馬,再向四周逐步擴散並一路往北。

台灣島那麼大,一路向北殺去的話最起碼要十天,再加上攻打城池和善後的時間,應該在一個月之內完成。

海上等待是漫長的,船上的人隻能用釣魚來打發時間,還放出小船在周邊警戒。楊義還下令:如發現有漁船靠近就立即抓起來,決不能讓消息走漏,等攻擊完了之後再放人。

在日落時分將近天黑的時候,三艘小船才從遠處飄了過來。雖然速度很慢,但大船上的人滿含希冀的期望他們給自己等人帶回好消息。

天完全黑了之後,三艘小船的人才勉強到達楊義這艘大船上。這時,所有商船上的管事、頭領都來了,他們名義上是商人,實際上也是江湖上的亡命之徒,如今他們也能為朝廷效力,為自己建立功勳,為後代謀一個好的出路了。

楊義、牛進達兄弟、吳林、各個船的管事相繼到場,聚集在楊義這艘大船上商量著什麼。當聽到有人來報,那些探路的人回來時,他們立馬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出船艙迎接那些探路人。

“屬下拜見侯爺。”十多個健壯的漢子走到楊義麵前,異口同聲的抱拳行禮。

“先喝口水再慢慢說。”

楊義話音剛落,旁邊便有人端過來一壺水和幾個茶杯。他們每人幹了兩杯水後,用袖子把嘴一抹,繼續彙報。

“啟稟侯爺,這島非常之大,我們壓根就沒有探完路,隻是往上走了十裏就回來了。”

“這我知道,你們挑重要的說。”

“是這樣的,從我們這裏直接往北,那裏有個小山村。經過那小山村之後有一條大路通往西邊的地方,那裏有個兩千多人的小城池,而且這裏的人都是大唐子民,但他們的城主卻不是。”

“這個我也知道,往下說。”

“這個城池的東、南、北都有一個小城拱衛,小城內的人並不多,每個城隻有三四百人和百來個兵。這是屬下打聽到的消息,至於準不準確,屬下就還要下一步探查後才知道。”

“好的,那你們先下去休息吧。”

“是,屬下告退!”

楊義在原地思索了一會兒,然後轉身回船艙拿了一張紙,按照報告人所說的情況畫了出來,並將那張紙公之於眾繼續討論。

楊義用手指指著那畫了個圈,中間還打了個叉作為城池的標誌說道:“情況很明顯了,此地是整座大島的一個小城,我們先把這裏拿下,再打出我們自己的名號,然後在附近繼續招兵買馬,再兵分三路在北上。”

牛進達這時候插嘴了:“小子,咱們兵分三路北上,這些船不要了?”

“兄長莫急,請聽小弟說完,兵分三路正是陸路占二,水路一路。我和吳林帶一路,沿海岸線向北攻擊,你們兄弟帶一路,從裏麵沿山路向北攻擊,咱們在最北端的雞籠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