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中生有第一名(2 / 2)

“常爾玉。”他的聲音比兩個守衛更是清亮。

兩個衙守並未聽說過這個名號。

他一晃衣袖,掏出一卷明黃卷軸:“奉聖諭,代天巡牧!爾等見聖旨,還不跪下?”

他說這話時,劍眉上挑,薄唇微抿,不怒自威,看著倒真有幾分上位者的模樣。

衙守被他的氣勢震住,信以為真,慌張跪下,忙不迭地磕頭請罪:“小的有眼不識泰山,不知大人駕到……”

這麼小的一個少年人,看著便是像來揚州城玩票的世家紈絝,沒想到,竟是欽差大臣!

若他不發話,任誰也猜不出來呀!

“起來吧!你們刺史大人呢?”他有些不耐,蹙眉問道。

“是,是是是——這便去請!”

不多時,一個身穿四品緋紅官服的中年人大步出來,站在門口,四下張望了一陣,回頭斥責兩名守衛:“欽差大人呢?”

兩名衙守頭也不敢抬:“您麵前的這位,便是了……”

聲如蚊呐。

他這才看見常爾玉手中的聖旨,也顧不上以這位的年紀是不是能擔“欽差”之職了,慌忙跪了下去,連官袍都沒來得及掀起。

常爾玉臉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打開卷軸,熟門熟路地念道:“揚州刺史府衙,衙下僚眾,恭迎聖諭——”

“臣、臣,恭……恭候聖旨。”

常爾玉頓了頓,暗笑這人色厲內荏,竟怕成這樣,待壓抑了笑意,才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經地無中生有: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今恩科將畢,三甲未定。私以為,不察民意者,不可為官。特擢進士前三甲為九州黜置使,提調九州百國政事要務,代朕巡狩,體察民情。欽此。”

揚州刺史聽聞這隻是個沒有實職、甚至尚未入編的進士,心裏的大石落了地,道:“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樣的聖旨往往是不需要交給當地父母官的,常爾玉收好聖旨,才將刺史扶起來,笑得天真無邪:“我不過是個才考上進士的孩子,得了這麼大的職權,心中不安、不知所措得很!這幾日留在揚州,還指望大人多照拂我一二,若我行事有不妥之處,還望大人海涵。”

他似乎是在謙虛,可話裏話外,都在向揚州刺史傳遞這一個消息——我雖暫無官職,但有聖旨傍身,職權很大,你小心點伺候!

“您言重了……”

刺史也是混了那麼久的人了,怎麼會聽不明白?

他假笑著,本想吩咐衙屬帶他去刺史府內休息,卻聽他說:“大清早的,也沒什麼睡意。若大人今日沒什麼事兒,不如帶我參觀參觀這偌大的揚州城,也好讓我依聖旨行事,做到——體、察、民、情?”

刺史豈能不應?如不應,可不就落了個“抗旨”的罪名?

他正笑著應答,便又聽見那少年人說:“今早我下了船,便瞧見碼頭上有血跡斑駁——我才十三,膽小得很,見不得血。不知大人可否多調遣些官差保護?”

刺史初聽到碼頭之事,眼中閃過一抹慌亂。可再看著那少年,眉眼飛揚,目光裏都是期許討好的笑意……

似乎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伸手不打笑臉人、伸手不打笑臉人……

屈服於明黃聖旨下,不丟人,不丟人……

一刻鍾後,衣著華貴的少年打頭,後麵跟著敢怒不敢言的刺史大人和一眾官差,浩浩蕩蕩地出現在了揚州城的大街小巷裏頭。

與此同時,一個白衣蒙麵人自街邊樓頂一躍而下,如一道白光,掠過刺史府上空,穩穩當當地落在二堂門前。

那人抬手,輕推開房門,側身閃入,仔細將門掩好,這才摘下麵罩,正是溫衾。

等溫衾找到二堂內的玄機,順利進入暗室後,太守府外,又有陣陣馬蹄聲傳來。

可惜石門厚重,將聲音盡數掩蓋,溫衾並未聽見……

說書人的故事講到此處,戛然而止。

他顧不上圍得水泄不通的聽眾,甚至來不及收拾書案上的書冊,匆匆撂下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便抹了油似的往小巷子裏頭鑽。

身後傳來雞蛋破碎的聲響,伴著女子清亮凶狠的話語:

“下回、下回!若是再有‘常爾玉’的下回,再讓本宮聽見,本宮便帶著十兩碎銀子到天牢裏頭去聽你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