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法學博士曾敏敏女士曾對我說:“我們在家信眾總是覺得了生脫死、成就佛道,是一件好渺茫,好遙遠的事情,我們隻想知道自己如何能夠過得比別人更好一點,比世人更超逸一些,就很滿足了。”我聽了這番話,心中真是感觸良多。佛教之所以無法推展開來,化導群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傳教者不能契理契機,而用出家人的標準來要求在家信眾,使得有心之士覺得佛道難成而心生畏懼,裹足不前。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讓現在的生活過得更好,舍棄人間的生活,哪裏還有佛道可求呢?舍棄現代的說理,哪裏能使人心悅誠服呢?因此,我在說法時,總是鼓勵信眾淨財事業越多越好,禪悅法喜越妙越美,希望大家都能在佛法的引導下,擁有全麵的人生,享有合理的經濟生活,正義的政治生活,服務的社會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弘法的內容固然需要順應人心,弘法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所以,我們應該走入人群,到鄉間的廟口宣道,到展演殿堂講經,到三軍陣營開示,到各級學校說法,到機器聲不斷的工廠布教,到受刑人聚集的監獄指點迷津。我曾力排眾議,用音符樂曲來弘揚佛法,以聲光化電來敷演妙諦。我也改變傳統講經形態,有時采取座談方式,一齊研究討論;有時前往家庭普照,與信徒們接心;有時召開會議,大家報告心得;有時舉辦活動,彼此聯誼交流。
四十年前,我突破窠臼,在台灣興建第一座講堂,灌製第一張梵唄唱片,設立第一所星期學校,發動第一次環島布教。我在道場建築裏添設教室、會議室、簡報室、圖書館、視聽中心,將寺院學校化,使之成為“學佛”的場所,而不僅是“拜佛”的地方。我在聚會活動裏,增加開示說法,好讓與會者將實用的佛法帶回家庭,影響社會,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
剛開始,我以現代化的理念進行弘法工作時,真可謂滯礙難行,但是久而久之,當人們發現現代化使得佛教更加進步,讓眾生更能身受法益時,大家莫不起而效法,認可實踐。
弘法方式的現代化已經成為時勢所趨,未來我們還要邁向“國際化”的新裏程碑。因為佛陀說法總是以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為對象,佛教的弘傳當然也不能局限於一時一地為滿足。所以,我在佛光山開辦國際學部,培訓國際弘法人才,我創建國際佛光會,統籌世界各地的佛教資源,遍灑菩提種子於十方;我設立國際弘講師、檀講師製度,結合僧俗四眾的力量,在海內外廣宜妙諦;我發起佛教委托研究,獎勵世界有心之士探討佛教國際化的各種問題;我召開國際佛教學術會議、國際禪學會議,我補助中央大學召開文學會議,我支持一些美學研究,期使學術界也能互相交流;為了提倡佛教融合,我舉行世界顯密會議、國際僧伽講習會,增進世界各宗派之間的團結合作。如今我又開始籌劃國際佛教金剛會議、國際佛教婦女會議、國際佛教義工會議、國際佛教青年會議……未來佛教的弘法若能走向國際化,必定能使眾生蒙福更多。
經雲:“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四十六年來的努力已經使佛教在島內開花結果,如今我們必須站穩腳跟,在現階段的通俗化、大眾化、人間化、現代化上精進不懈,放眼未來,著力於佛法的文藝化、製度的統一化、事業的普及化、弘法的國際化,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比現在更加美好。
(一九九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