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之下頂峰集團高層召開了會議,設立了這麼一個集團內統一的市場部門,並設立了營銷總監這個職位 。
司徒倫這個時候進入了眾人的視線,他臨危受命,接受了這個職位。他能力倒是還可以,在他接手之後,頂峰藥業的銷售額猛增。這裏麵有他的功勞,但並不全是他的功勞。
因為這產品本身就是供不應求的。不過經過他的梳理,頂峰藥業的銷售倒是走上了正軌。
聽到司徒摘星這麼一問,司徒倫來了精神。他到了頂峰集團,壓力其實是很大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總是拿他跟司徒薇比較。
而他也在心裏憋了一口氣,一定要做出成績來。做銷售的都是這樣,如果沒有一股狠勁和狼性,怎麼可能做出成績。
聽到司徒摘星這麼一問,他立刻挺直了腰杆:
“這次展會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開國際市場,設立一個標杆。而這個目標就是韓國市場。”
“哦,你詳細說說看。”司徒摘星說道。
司徒倫侃侃而談:
“咱們的新生一號產品,在療效以及患者認可的方麵都沒有任何問題。不過在國外市場的銷售最大的障礙就是準入的門檻。
短時間內咱們進入歐美市場不太現實。無論是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還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準入的門檻太高了。
尤其咱們的產品它屬於一款中成藥製劑,在這方麵他們設立的門檻更高。”
眾人聽完都頻頻點頭。對於司徒倫的這個說法他們是非常認可的。現在華夏的製藥企業確實在國際上遭遇極大的歧視。
尤其是對於中成藥,老外們本身就帶著有色的眼鏡。中醫的很多東西是外國人所無法理解的。
在中醫中看看臉色,摸摸脈搏就能診斷病情,紮紮銀針,拔拔火罐就能治病,這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巫術。
另外對於中藥,他們也不相信這種把數種植物混合起來煮成的湯劑能夠治療疾病。他們更擔心這種藥物的安全性,害怕自己死於藥物的毒副作用。
現在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隻有寥寥幾款華夏產的藥物進入了歐美市場,而且這些藥物還大多數是外用藥。
而且這些國家對於原產於華夏的藥物比對他們本國所產的藥物準入要求要嚴苛的多。
他們甚至會派人去觀看藥物生產的每一個流程,甚至還要求廠家必須上報每一種藥物的配比。
這些東西,可是製藥企業的核心技術。
甚至發生了審核人員來審查不久之後,那些歐美的醫藥巨頭們就推出了功能和配方相類似的藥物。
更具諷刺意味的,最終這些華夏的製藥企業沒能進入歐美的市場,而那些醫藥巨頭們靠頭來的技術仿製的藥物卻成功的通過了FDA和EMA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