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醫學院附屬醫院醫院的高層們,被張阮清的說法給打動了。想想看現在也確實是這個問題,由於現在社會對醫生很不重視,醫生的收入和他們的付出遠遠不匹配。
隨著這種供需矛盾的加深,一定會倒逼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
等到了那個時候,醫護人員收入的調整那是勢在必行的,尤其是兒科以及急診科人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那也隻是個時間的問題。
與其等到那個時候,醫院裏的人才都流失了,再想著花大價錢把人員給補充上,還不如現在住主動的提前進行調整,甚至還能利用這個機會,從其他醫院挖走對現狀不滿的兒科和急診科的人才。
去年一年時間,由於有大筆資金的進入,以及三一三醫院這些骨幹們的加入,整個華夏醫學院附屬醫院無論是就診量還是醫院的財政收入都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他們這一年的淨利潤就高達8000多萬。不過這些錢並沒有剩下多少,其中有5000萬被拿去采購和更新各種醫療設備了,剩下3000多萬被用來還債,填補以前在財政上所留下的窟窿。
不過他們簡單測算了一下,今年他們醫院的收入比起去年來還會有增長,起碼比去年多收入的三千多萬沒有問題。
於是華夏醫學院附屬醫院方麵決定每年從收入中拿出一到兩千萬來提高醫院急診科以及兒科醫護人員的待遇。
這兩個科室,基本工資翻倍,獎金以及加班費也翻了好幾倍。而且這兩個科室的績效,不再簡單的跟他們創造的利潤掛鉤,而是根據門診量掛鉤,這樣的話多勞多得。
另外醫院方麵還出台了一個新的措施,那些新進醫院的年輕醫生,除了那些跟急診室實在不沾邊的學科之外,工作的第一年,都要在這個急診室上班。
一方麵,這是對於他們心性和職業精神的磨練,另一方麵,急診科那龐大的接診量能讓他們業務水平更快的成長。
而主動要求留在急診科和兒科的實習醫生,在轉正的時候院方麵會給予優先的照顧。
這幾個措施一出台,得到了醫院急診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熱烈歡迎。幾個動了心思想走的醫護人員最終也選擇留了下來。畢竟這個待遇非常優厚,一個月幹好了掙上五六萬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另外醫院也在全員的大會上向醫生們表示,醫院會作為他們最大的後盾,絕不會甩鍋給他們。
而新來的安保人員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給他們帶來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再也不用一邊擔驚受怕一邊給患者治病了。
新政策出台短短兩個月時間,他們醫院就挖來了二十多名優秀的兒科醫生和十幾個出色的急診科醫生。
這可把他們京都市的同行們給嫉妒壞了。這些醫院無奈之下,隻能一邊破口大罵華夏醫學院附屬醫院是在瞎搞,一邊也隻能捏著鼻子提高了急診科和兒科醫生們的待遇。
而那位伊子晴醫生,在經過了曲文楠醫生的反複勸說之下,終於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她還因禍得福,得到了張阮清的手機號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