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堂江湖一杆釣 第三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下)
大家都看著蕭守仁,希望他有辦法解決,畢竟,這法子本就是他想出來的,現在出了問題當然也得他來解決了
“其實這點我早就想到了,大家不用擔心。”蕭守仁笑著回應道。
“嗯?這也有辦法解決?”穆義好奇的看著蕭守仁。
“你們想想看,高句麗為了抵抗我大隋的兩百萬大軍,可謂是傾全國的兵力在抵抗了,隻要是男的就上戰場,雖說高句麗是彈丸之地,但是其疆土並沒有我們想象當中的那麼小,人口也有數十萬,大蜀國分崩離析時好多人為了逃避戰亂都躲到這來了,這也是高句麗立國的根本,既然都是流民而且還都是中原過來的流民,其語言可想而知,與中原語言相差不大,而且這些年高句麗一直都在學習中原文化,甚至是辦太學,學詩經,中原語言已經是其官方語言了,這次他們征集的士兵,肯定是到處都有,他們自己的方言都無數種,自己交流起來都很難,即便是交流也是用中原語言,所以說我們沒什麼好怕的”蕭守仁笑著回答。
看見大家在那邊聽邊點頭,蕭守仁繼續分析給大夥聽。
“如果我們真的遇上高句麗追兵,我們開始用家裏方言跟其周旋,他們肯定是聽不懂,然後我們在用漢語跟他們講,他們肯定就不會懷疑什麼了,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見到有人盤問,到時候我們一定要很囂張,一副我是大爺我怕誰的樣子,這樣才能不顯得做賊心虛,知道不?”
蕭守仁的一番分析終於讓大家都安心的往回走了,大家都相信在蕭守仁的帶領下他們一定能夠回到中原的。
午夜時分他們終於到了白石山,本來穆義他們準備打起火把的,但是蕭守仁叫大家都謹慎點,打起火把的話可能會把周圍的高句麗士兵引過來,所以大家就趁著月色在那找高句麗士兵的盔甲,白石山上堆滿了屍首,有大隋士兵的,也有高句麗士兵的,大隋士兵居多,但是高句麗的也不少,大隋士兵被圍困,垂死掙紮當然是以死搏命,無奈,因為這些天都沒有吃飽,加上疲於奔波,早已是精疲力盡了,敗了也是難免的。
很快他們就找齊了十二副敵軍盔甲,在這過程中他們還救起了一個才十二歲的大隋士兵,在找盔甲的時候他們順手把那些水囊和幹糧也撿了過來,今天終於可以吃頓飽的了,都好多天沒有吃過一頓飽的了。
啃了好幾個饅頭蕭守仁才覺得微微飽,為了明天能夠有精神趕路於是起身叫大家都趕緊休息,保持好體力明天好趕路,就此睡下,一夜無話。
約莫五更天的時候,天還沒有大亮,蕭守仁就被穆義叫起來了,大家悉悉索索的都起來了,大家一邊趕路一邊喝著水啃著饅頭,蕭守仁此刻已經是裝扮成高句麗的一個百夫長模樣了,押著五個人上路了。
昨晚上救起的十二歲小孩也已經裝扮成高句麗的一個小士兵了,這樣子小年紀的小士兵在高句麗很常見,因為這場戰爭裏麵,高句麗是全民皆兵,隻要是十歲以上的男丁就參軍了,古時候,尤其是北方,十歲的小孩骨架子很大了已經,能有一米五了也,所以這更是增加了可信度了。
本來大家都不怎麼願意帶上這麼個小累贅的,但是蕭守仁執意要帶上這小家夥,大家也沒辦法,現在蕭守仁說的話已經是頗具威信了,大家都相信在蕭守仁的帶領下大家都能回到大隋的軍營。
蕭守仁一眼看到那小家夥的眼睛不由得就想起了自己的前世,那是一雙什麼樣的眼睛啊,渴望,懇求,悲傷,倔強,不屈,與當年的自己是何其相似啊!
蕭守仁前世是個孤兒,原因不明,自小就在孤兒院長大,後來因為受不了裏麵那些大孩子的欺負,自己一個人在一個午夜逃了出來,無依無靠,單薄的弱小身板怎麼撐得起生存的重擔?在一個又冷又餓的早上他萬幸的遇上了正好在公園打太極的老爺子,是老爺子救了蕭守仁,老爺子早從軍中退下來了,老爺子膝下已是無兒無女,說已是無兒無女那是因為在這以前是有的,但是兩個才二十出頭的兒子都在戰場上犧牲了,女兒因為情場失意想不開,割腕了,沒救過來,用老爺子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報應,自己年輕是雙手染滿了鮮血,現在終於有報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