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朝堂之爭(3 / 3)

朱常洛道:“太子,你說這三位大人勾結金人,陷害忠臣,可以證據?”

“沒有!”

莫非回答得異常幹脆。

這話一出,滿朝轟然,有些大人們不由暗自搖頭,都說這太子殿下轉了心性,可現在看來也終究不過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孩子,這朝堂之上沒證據居然在哪裏胡言亂語,簡直視朝堂如戲堂。

龍椅之上的朱常洛也不知道自己兒子怎麼突然如此說,不過他心知肚明,輕輕的咳嗽了一聲,下麵大臣頓時齊齊閉上了嘴。

莫非待安靜之後,又看向了下麵的大人們,道:“還請教諸位大人,本宮誣陷三位大人,那應該定個什麼罪才合適?”

“這……”

下麵的大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敢在這朝堂之上給太子定罪啊。

莫非知道他們也不敢,道:“本宮估計也得一個革職查辦是吧,方大人,你以為吧。”

方從哲還真不知道莫非到底是什麼用意,可被點了名也隻有站了出來,道:“太子所言甚是,不過也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奪。”

莫非一笑,道:“那好,接下來這件事,就交給諸位大人來定奪,嗯,馮大人,魏大人、張大人,你們也先跪著,這事情還沒完!”

接著衣袖一拂,喝道:“來人,抬上來!”

百官的目光齊齊的看向大殿外,隻見四個侍衛抬著兩口箱子走了進來,咚的一聲,直接放在金鑾殿之上。

莫非走到箱子麵前,彎腰直接唰的一下打開了箱蓋,隻見裏麵都是整理好的一張張寫滿了字的紙張。

方從哲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出來,拿起其中一張紙,仔細一看,驚訝道:“這是?”

莫非道:“這是本宮這一月親赴沈陽、遼陽、安排了接近三百餘人調查之後得到東西,這其中包括好熊廷弼在任遼東期間修建多少城牆、訓練多少兵丁、開坑多少田地、收獲多少糧食等等,除此之外,熊廷弼更是在上月奪回了鐵嶺,鴉鶻關等地,此等功績,三位大人為何隻字不提啊?本宮的證據有了,你們彈劾熊廷弼將軍的證據呢?可否拿出來一瞧?”

馮三元三人此刻跪在地上,麵如死灰,他們那裏有什麼證據可言,而即便是有,在莫非如此強大的證據麵前,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而已。

莫非冷哼一聲,朝著朱常洛一行禮,接著道:“據查,姚宗文,原任戶科給事,因守喪離職回鄉,守孝期滿之後回朝,多年不受用,寫信給熊廷弼,讓他為自己請求一官。熊廷弼沒有隨從他,姚宗文因此怨恨廷弼。後來複職吏科,前往遼東來檢閱兵馬,與熊廷弼議事,大多意見不一。劉國縉原職為禦史,在三年一次的考績中受到貶職處分。遼地戰事起來後,朝廷決定用遼人,此人才做了兵部主事,參與軍務。劉國縉主張召募遼人為兵,按他的辦法召募了一萬七千多人,後來有一半以上逃跑了。熊廷弼把此事報給朝廷知道,劉國縉也對熊廷弼產生了怨恨。於是二人勾結禦史顧慥、馮三元、張修德、給事中魏應嘉等人,不斷上書彈劾熊廷弼,目的就是為了讓欺瞞朝廷,降罪熊廷弼。”

略微停頓片可,莫非目光看向地上跪著三人,道:“金人現正積極備戰,意圖進攻沈陽、遼陽等地,大戰當前,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而這幾人不顧國家社稷安危,因私人恩怨便要構陷朝中重臣,這已經不僅僅是欺君,更是叛國,雖並未和金人勾結,卻和金人勾結更加可惡。”

罵完三人,莫非立刻轉身,問道:“都察院左右都禦史可在?”

片刻的沉默,一人走了出來,道:“臣都察院左都禦史吳啟明拜見太子殿下!”

莫非問道:“太祖皇上設立都察院,其一就是起到監督百官之職,而你左右都禦史,職責專屬糾察、彈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大臣奸邪、小人結黨、作威福亂政,百官卑劣貪鄙敗壞官紀,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現成章法、企圖進用的均可彈劾!另外遇上朝覲、考察,同吏部主管確認賢能與否、官員升降。”

接著話鋒一轉,聲音變得嚴厲起來:“那麼你都察院禦史顧慥、馮三元、張修德幾人上書彈劾熊廷弼的罪狀,你可派人核實過?你身為都禦史,辨明冤屈你可做到?姚宗文、劉國縉、顧慥、馮三元、張修德、魏應嘉等人結黨你可知曉?”

左右都禦史在朝廷之中已經是二品大員,地位極高,此刻卻被莫非問得有些開不起口,隻有道:“臣知罪!”

莫非也就不理會他,朝朱常洛行禮朗聲道:“兒臣以為,應立刻將此幾人緝拿問罪,詳細查問看是否還有其他人參與其中。左右都禦史監管不力,難逃其罪。另外,禦史有監督百官之權,可是,若這禦史別有用心,甚至公報私仇,誰又來監督禦史?因此兒臣請求皇上,成立監察院,監督督察院及禦史,確保無類似誣陷忠良之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