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沈陽、太原審判 5(2 / 2)

偽滿國務院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在宣判後陳述說:“對我隻判徒刑18年,這實在是想不到的寬大政策。我真不知道應該向受害的中國人民說什麼好,隻有由衷地表示感激和致謝。”

在法庭宣布判決後,審判庭長向原日本中將師團長藤田茂問道:“對判決有什麼話要說?”

藤田茂說:“我在勝利了的中國人民的法庭麵前低頭認罪。凶惡日本帝國主義把我變成了吃人的野獸,使我的前半生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國政府教育我認識了真理,給了我新的生命。我在莊嚴的中國人民正義法庭上宣誓,堅決把我的餘生貢獻給反戰和平事業。”

戰犯們一致表示:沒有判決死刑和無期徒刑,是一個恩典;刑期自1945年戰敗被擒關押之時算起,一日抵一日,又是一個恩典;服刑期間表現好的可以提前釋放,更是一個恩典。

在對於罪行嚴重的日本戰爭犯罪分子進行審判的同時,對於次要的或者悔罪表現較好的日本戰爭犯罪分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處理在押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戰爭犯罪分子的決定》對於日本戰爭犯罪分子按照寬大政策分別予以處理的精神,於1956年6月21日、7月25日、8月21日分三批,對1017名在押日本戰爭犯罪分子從寬處理,免予起訴,予以釋放,並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幫助他們回國。

日本戰犯回國時,當年戰犯們交給管理所保管的私人物品,大到金銀玉翠,小到半截火石,總共98042件,一件不少,無一損壞。有個日本戰犯在臨行前感慨地說:“中國戰犯管理所是毛澤東、周恩來建立的世界第一、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的監獄,是尊重人權、體現人性,完全的中國人道主義的典範。若頒發國際人權獎理當給中國!”

新中國審判日本戰犯,為中日關係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曆史範例。日本戰犯回國之後,以藤田茂為首的日本戰犯於1956年在東京成立了“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由藤田茂任會長,製定了會章。會章第二條規定了該會的宗旨:“本會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並犯有多種罪行的人,站在人道反省立場上反對戰爭,貢獻於和平和中日友好為目的。”此後,中歸聯開展了許多反對日本軍國主義複活,否認侵略戰爭以及增進中日友好的活動,一時間成為中日之間溝通和友好的橋梁,對日本人民了解中國,對中日兩國關係正常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周恩來總理曾於1972年親自接見了中歸聯會長藤田茂。這些史實表明,日本戰犯認罪,中國待己寬大,他們承認了這段侵略曆史,就會為發動和參與那場罪惡的戰爭而痛悔,就會主動為中日永不再戰,世代友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