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話說高精明的大兒子高玉進,到西安省城讀了幾年書,眼看著老大不小了,家裏給定了一門親事,是本鄉武亮塵的大女兒武曉君,雖然武曉君長得還不錯,五官端正,也讀了幾天書,可是高玉進死活不願意這門親事;高精明曾經派管家到西安叫過高玉進,花言巧語把他騙了回來,正準備給他完婚,高精明自己心裏明明知道兒子不樂意這門親事,可是答應武亮塵的事情他不好意思回絕,因為當年父親高天魁和武亮塵的父親是拜把子兄弟。這武家祖上在清朝時期曾經是有名的武舉人,武亮塵的父親曾經對高天魁有恩。趕廂的人經過千辛萬苦把木材運出了黑河後,必須把木材在馬趙村口的場地裏堆放好多天,要等候廂商把木材明碼標價,在龍王廟大戲結束之後,才慢慢地出售;這期間就需要有人看守場子,而武家就是有武亮塵的父親領著十幾個人,這些人都是一些會武術的練家子,因為高天魁家在馬村,武亮塵的父親家在疙瘩頭,兩村子不到兩公裏路程,說起來是真正的相當啊,所以武亮塵的父親很照顧高天魁的事情,你說這高精明能不著急嗎?高玉進以書還沒有讀完為理由,當晚就離開了家,找到自己的恩師郭德明,這個郭老師原來在武漢因參加辛亥革命失敗後,便悄悄跑回了家鄉周至縣,經人介紹到周至中學當了語文教員,曾經教過過高玉進,師生兩人關係很好,他經常給高玉進將一些進步的道理,還給他介紹進步書籍《三民主義》等,雖然高玉進到西安上學去了,可是節假日總忘不了回來去看望恩師。當他得知高玉進為了逃婚從家裏跑出來,找他幫忙肯定是無路可走了,於是他介紹高玉進到顧辭章那裏去當差,沒有想到顧辭章很是賞識高玉進的才華,便讓他當了貼身警衛。其實高玉進在縣城的日子也不好混,因為武亮塵的二弟武光塵就在想成保安隊裏當副隊長,他負了侄女武曉君的婚事,他能不懷恨在心嗎不過高玉進很聰明,經常到武光塵那兒去走動,想盡一切辦法讓他開心,天長日久兩人竟然成了好朋友,這樣高玉進就為自己鋪平了路子,幹起事情來就方便多了……
再說顧辭章吧,自從接到吳新天的命令後,日夜不安啊!光叫說擴充編製,不給發餉,如何擴軍呢?他把高玉進叫來商議此事,高玉進建議,把征夫的名恩按照鄉公所人口的多少攤派下去,叫下麵人去辦,有人出人,無人出錢;顧辭章覺得這個辦法好,可就是不知能不能行得通,高玉進說:現在人們都很貧窮,窮人家願意吃兩當兵,富人家願意出錢頂夫,這樣一來,不就人有了錢也有了嗎?顧辭章認為此計甚妙,有對高玉進大加讚賞一番。這個任務交給了保安隊和獨眼龍的手下去辦,說實在的話,保安隊長是個大滑頭,他是個兵痞出身,隻因喜歡吸食大煙,常把很多事情交給副隊長武光塵去辦,武光塵很無奈,自己就是本縣人,無論哪裏有事情最後人脫人,找來找去都能和自己來上一點關係,鄉裏相當的事情不好辦哪!可是有沒有法子,於是就來找朋友高玉進出主意。高玉進剛吃完早飯,正準備出去,見武光塵穿了一身便衣,帶個禮帽急匆匆地走進來:哎呀。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快請坐!謝啦!這武光塵比高玉進大十幾歲,三十*的樣子,但卻保養的很好,看起來頂多是三十的樣子,今日來胡須刮的挺幹淨的,穿一身長袍子很像是一位教書先生,加上長得白白靜靜的,給人以文雅而不是英俊的感覺。倆個人聊一會天,便轉入正題……
高玉進最後說:你也別著急,先把文告發下去,再到各個鄉公所去走一走,給他們好好講一講保家安民的大道理。好吧,老哥就按兄弟你說的去辦吧。說完起身帶上禮帽衝著高玉進一抱拳:兄弟請留步!大哥慢走,恕兄弟不願送!武光塵從高玉進那裏回來,正巧碰上劉老四,見他正領幾個弟兄在街上溜達;武隊長好,劉連長好,兩人互相打了個招呼,武光塵很討厭獨眼龍,跟他禮節性的打了招呼後馬上急匆匆的回縣保安大隊去了……獨眼龍一看武隊長滿臉的不高興,知道他心裏一定是有事,因為平日裏兩人一見麵,盡管獨眼龍心裏也很清楚,姓武的根本瞧不起自己,但是礙於麵子上還是客客氣氣的,哪怕都是裝出來的樣子,也能叫人臉上有光啊,奶奶的,竟然不給老子麵子?獨眼龍心裏很不是滋味,哼,奶奶的,走著瞧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