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鏡我”,是根據他人的判斷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心理學家米德認為,我們所隸屬的社會群體是我們觀察自己的一麵鏡子。他強調別人的態度、評價對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留意來自身邊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同事等的多方麵信息,這樣我們才能夠逐步形成對自我的全麵客觀的認識。
2. 全麵地接納自己。
3. 積極地完善自己。
年輕人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難和挫折。在困難和挫折麵前,不灰心、不喪氣,保持自信和樂觀態度是積極自我概念的集中體現。“自我”的完善和發展必然會促進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反過來又會促進自我的完善和發展。年輕人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麵素質,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己。
4.做讓自己滿意的自己———確立自尊有一個女孩,從小到大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長料理。她的成績好,她有較高的智商,但卻缺少自尊。在學習上她有很多的想法,回到生活中,很多事她卻又拿不定主意,習慣了父母給做決定,總覺得離開了父母的安排,自己什麼都辦不好。
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後,她到一家大企業應聘筆譯工作。不要說她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而且英語過了八級,僅憑著她的相貌就能讓招聘者眼前一亮。
事實也確實如此,考官們都對她表示滿意,但是企業的人事部臨時有個小小的改動,他們更需要一位能同聲翻譯的總經理助理。大部分考官都一致認為她能勝任此職位,並說:“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勝任的話,明天你就可以來上班了。”
這個職位要比筆譯職位好,更有助於她的成長,但也具有更大的挑戰性。她覺得還是筆譯對她來說難度小一點,於是,她便對考官們說,要先回家與父母商量一下再答複他們。
女孩把自己的求職經曆告訴了家人。家人都說她太傻了,這麼好的機會應該馬上就答應對方。父母不斷地鼓勵女孩,以她的敏捷和目前的會話能力,工作後再加強專業詞彙的訓練,這份工作對她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父母的這番鼓勵,女孩頓時有了信心,感覺自己又能勝任這份工作了,前思後想一番後,終於在第三天給對方企業打電話,打算去工作。結果這份工作已經被別人搶先了。或許最終擁有這個職位的人職業能力並不如她。
5.這個女孩之所以失去一次寶貴的機會,並不是她的能力真的做不到,而是她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女孩的自我概念有失偏頗,不僅僅如此,還在於她的自尊水平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