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真正健康的人格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和大他兩歲的哥哥同時上大學。大學畢業後,哥哥由於學的金融專業,進入了一家房地產公司,後來自己出來創業,事業蒸蒸日上;而他從小喜歡繪畫,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到處寫生、給雜誌繪插圖,畢業後當了一個自由職業者———插畫師。
這個年輕人,如果他的“超我”太強的話,“超我”會對他說“你應該和你的哥哥一樣出色,為什麼他能夠出人頭地,你卻生活清貧,你需要不停地努力,趕上他,超越他才行!”他就會有一種慚愧的情緒體驗,甚至自卑、自責。
這就是他的“超我”在壓製“本我”,這時候就需要他的“自我”將其拉回現實,告訴他:“你不用跟哥哥比,自己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當他的“自我”協調好“本我”和“超我”的關係之後,他才會過得輕鬆,自由,快樂,充實。
又如,很多年輕人發生犯罪行為,是因為“自我”對“超我”的依從力減弱,而趨向於“本我”的結果。一個人想達到某種目的如找個女朋友,獲得金錢等,當自身條件又不允許時,“本我”會命令他快點達到目的,以滿足自己,無論偷或是搶;如果這時他的“本我”過於強大,他很可能會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如強迫別人做他的女朋友、搶劫等,來滿足自己。
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這三個組成部分必須是均衡、協調的。我們要使自己有一個完善、健康的人格,就應該學會平衡和協調自我、本我和超我這三者的關係。如果“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太深,一個人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壓抑自己,或是攻擊他人導致犯罪行為。因此,我們應該發展和強大“自我”。
9因此,在平衡這三者之間關係的時候,我們至少要學會下麵三點:
1. 懂得控製自己的心理和情緒,不要過度放縱自己、滿足欲望。
人是一種很容易自我嬌慣、自我放縱的動物,特別是對於一些貪圖享樂的年輕人來說,飯菜總是愈可口愈好,衣著總是愈華麗愈好,住房總是愈寬敞舒適愈好,錢包總是愈鼓愈好,別人對自己愈崇拜愈好……由於這些動機的驅使,他們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手段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一切。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無所禁忌地滿足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有時候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放縱自己就是墮落,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實際上,自己給予自己的自由越多,自己所受的束縛也就越多。年輕人不要一味地追求享受和自我滿足,有時候,困頓也是一種很好的人生經曆。
2. 懂得放鬆自己,不要給自己施加過高的道德準則。
同樣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與那些過於放縱自己的年輕人相比,還有一部分年輕人總是給自己製定嚴格的行事標準, 一旦自己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形成強大的壓力,產生沮喪心理,影響工作和生活。
我們不是聖人,難免有能力不夠、或是犯錯的時候,特別是對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在學識、經驗還是其他方麵都是缺乏的,因此,很多目標並不是一朝一夕能達成的,凡事隻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現代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我們在為自己助威的同時,也要學會為自己減壓,讓自己輕輕鬆鬆地生活和工作。
3. 提高自己的情商,保持一顆平常心。
所謂情商,是測定和描述人的“情緒情感”的一種指標。具體包括情緒的自控性、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情商低的人不會處世,人際關係緊張,容易急躁或是缺乏理智;而情商較高的人,通常有較健康的情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遇事懂得調節自己的心理,容易獲得心靈上的放鬆。
提高自己的情商是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部分。高情商不是先天生成,而是在後天不斷實踐所得。這就要求我們保有一份平和的心態,喜怒哀樂,從容處之。
完善你的個性———塑造性格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確實如此,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什麼樣的人生。如今很多年輕人找結婚對象,性格是一項重要的考察因素;很多企業招聘用人,也會采用性格測試的方式來判斷這個人是否適合這個職位。
性格是指一個人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勤勞或懶惰、誠實或虛偽、勇敢或怯懦、果斷或優柔寡斷等等都被認為是性格特征。性格一旦形成,將左右人的思維、行為方式,也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直接反應一個人的道德風貌,當然是有好壞之分的。良好的性格在生活和事業上能祝你一臂之力,而糟糕的個性卻經常給你帶來困擾。比如,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些評價,“我就喜歡你這樣誠實的人,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他心術不正,要是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道上,肯定大有作為!”“我就是懶了一點,要是勤快一點,我肯定比現在生活得要好。”……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其實決定了很多的事情。
有一個女孩給我發郵件,訴說了她的苦惱:
我是一個獨生女,從小朋友不多,也不太喜歡跟人交往。現在畢11業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工作。單位裏的年輕人很多,而且很多男孩長得都不錯。有一個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孩,很討人喜歡,她活潑開朗,愛說愛笑,我覺得自己真的比不上她。她有很多的異性朋友,也跟異性同事聊得來,有好幾個人在追她。
到了我這樣的年齡,心中總會有點小小的渴望,希望別人能夠喜歡自己。但事實上,似乎並沒有人喜歡我,甚至都沒有一個異性同事主動跟我說話!我都感到有些失望,我覺得自己長得並不難看,所以,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個性不太好,讓人覺得難以接近。
在上學的時候,曾有同學議論我,說我太高傲。其實,我並不是高傲,隻是感覺跟別人沒什麼共同語言,別人說話的時候,我總感覺插不上嘴。慢慢地,我也懶得湊熱鬧了,變得沉默起來。
這個女孩的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往,到了戀愛的季節,卻沒有等到愛情的花朵,所以有點焦急。有一次,就這個問題,她跟我聊了很久。我說,你不如改變一下自己,嚐試著主動去栽種愛情的花朵,或許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或許,聽到我的建議,有人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生來就這樣,怎麼改啊!改不了啦。”
如果你已經形成了某種不良的性格特征,例如懶惰、孤僻、自卑、膽小等,要下決心改變自己。人的性格雖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它又是可變的,隻要自己下決心去改,是能產生明顯效果的,懶漢可以成為勤奮者,悲觀失望的人也可以成為生機勃勃的人。
很多人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但是未必知道如何優化性格。
那麼如何來優化你的性格呢?
121. 提高文化水平,加強道德修養,改造不良的性格。
人的性格的形成是受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影響的。有文化,有道德的人,就有理智感,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現實生活,這就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 有意識地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改造。
美國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早在年輕的時候就下決心“克服一切壞的自然傾向、習慣或夥伴的引誘”。為此,他給自己製定了一項包括13項要求在內的性格修養計劃,我們不妨學習一下:
節製、靜默、守秩序、果斷、儉約、勤勉、真誠、公平、穩健、整潔、寧靜、堅貞和謙遜。
為了監督自己逐條執行這些要求,在青年時期,他把這13 項要求記錄在小本子上,劃出七行空格,每晚做一番自省。如果日間犯了某一種過失,就在相應的空格裏記上一個黑點。他希望通過長年累月的自我反省,能夠完全消滅這些代表缺點的黑點符號。
3. 樂於交際,與人和諧相處。
興趣廣、愛交際的人會學到許多知識,訓練出多種才能,有益於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人與人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善意地評價人,熱情地幫助人,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努力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長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諧發展。
要注意的是,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品德不良的人交往,會沾染不良的習氣。因此,要正確識別和評價周圍的人和事,盡量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4. 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
一個人,偶爾心情不好,不至於影響性格,若長期心情不好,對性格就有影響了。如常年累月愛生氣,為一點小事就激動,就容易形成暴躁、易怒、神經過敏、衝動、沮喪等性格,這是一種異常情緒化的性格,對一個人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要樂觀地生活,要胸懷開朗,要始終保持愉快的生活體驗。
135. 培養你的自製力———延遲滿足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小孩包括小時候的我自己,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經常說一些沒大沒小的話,做一些顛三倒四的事情。家裏來了客人,孩子沒有禮貌,調皮搗蛋,無一刻安寧,被稱為“人來瘋”;家人帶著上超市,孩子會停在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旁糾纏著讓父母買,無論怎麼勸告都不聽;課堂上,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完成,卻一心想著去玩耍;本應做作業的時候,父母說:“先做作業再吃糖!”孩子偏要:
“先吃糖再做作業!”
如果說小孩子的生活“隨心所欲”,那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的心智沒有發展完善,還不太懂事。但是,很多年輕人到了應該懂事的年齡,還不能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經不起絲毫的誘惑,做事任意胡為,不考慮後果,總是“本我” 前麵講到的人格結構 過於強大,放任自己。
這些年輕人缺乏足夠的自製力。
1420世紀6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糖果實驗”,也叫“延遲滿足實驗”。該實驗的對象是某幼兒園的孩子,實驗一直追蹤到這些孩子參加工作。
實驗者將一群4 歲的孩子留在一個房間裏,發給他們每人一顆糖,然後告訴他們:“我有事情要出去一會兒,你們可以馬上吃掉糖,但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就能夠得到兩塊糖。”說完,實驗者就出去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猶豫,但還是忍不住塞進了嘴裏;另外一部分孩子則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堅持下來:有的閉上眼睛,避免看見十分誘人的糖果,有的將腦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語、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腳,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著……20 分鍾以後,實驗者回到房間,堅持到最後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塊糖。
後來,實驗者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 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學生平均高出20分,參加工作後,他們從來不在困難麵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我有一個好朋友,經常為她的身材煩惱,並多次發誓一定要減肥,少吃高熱量的食物。但是每次見到她,她總是控製不住自己的嘴。一點點的美味,或是她從未品嚐過的美食都會對她構成很大的誘惑。實際上,她一直都愛吃冰激淩、炸雞塊、牛肉片等高熱量食物,而且每次都比其他人要吃得多。因此,我們經常取笑她“打著減肥的幌子,吃著更多的美食!”
我相信有不少的女孩子都有這樣的體驗,減肥的時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吃的時候很開心,發現自己長胖了又開始後悔,然後碰到好吃的美食仍然難以抗拒。“隻吃一點點,沒有關係的!”“今天吃多了一點,15隻要運動一下就可以了!”她們總是這樣安慰自己,以至於她們的減肥計劃屢屢泡湯。
這裏,我並不是倡導大家要抵製美食,堅持減肥,隻是想說,“及時滿足”和“提前滿足”常常讓我們毀掉計劃,功虧一簣。心理學上的研究表明,善於抵製誘惑,能夠忍耐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享受更大的快樂,我們需要克製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事實上,那些一時衝動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克製自己瞬間膨脹的欲望。相反,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往往能夠把一個個小的欲望累積起來,成為不斷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拿破侖·希爾曾針對美國各監獄的16 萬名成年犯人作過一項調查,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不幸的男女犯人之所以淪落到監獄中,有90%的人是因為缺乏必要的自製,從而未能把他們的精力用在積極有益的方麵。
當然,關於延遲滿足,我們對它的理解可以更廣泛一點,不僅僅延遲物質上的滿足,還要學會延遲精神滿足,克製自己的衝動。
有兩個年輕的女孩,同時被分配到一家商場做店員。這天,由於是國慶節,商場裏人多擁擠,有很多顧客對商場的服務不滿意,排著長長的隊伍,爭著向她們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困難。
在這些投訴的顧客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女孩A 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顧客,絲毫未表現出任何憎惡。她臉上帶著微笑,指導這些顧客前往相應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
另一個女孩B 早就不耐煩了。天氣本來就十分炎熱,加上公司的製度她自己本來就不認同,現在這些顧客把火都發在了她身上,她當然感到委屈和憤怒。當聽到一個顧客說公司裏沒有一個好人的時候,她的火噌地就冒了出來。麵對顧客的謾罵,她覺得自己再不還擊的話,就要崩潰了。於是,她跟顧客大吵了一架。吵完後,心裏感覺舒服多了,但是她的這份工作也在吵罵聲中失去了。
16女孩A的和藹、耐心、有韌性這些品格被經理發現,並十分讚賞,後來她被經理調至客服部做經理。
千萬不要說自己生來就自製力差,一個人的忍耐力在生活中是可以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麵對誘惑的時候,也是挑戰自己意誌力的時候,下麵的幾種方法或許能幫助你:
任何時候,都要提醒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提示自己:如果在不恰當的時候做了不恰當的事情,將會產生何種後果。一旦想到這些,你的自製力自然會增強,在衝動的時候,要懂得為自己“製怒”,告訴自己“忍小忿而就大謀”,以使自己在遇到不良刺激時,保持良好的心境。
當遇到可能使自己失去自製力的刺激時,應竭力回避。
比如,美食當前,你可以選擇閉眼不去看它們,遠離它們;如有人背後說你壞話,你可以選擇不聽或外出散步等回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