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愛情需要承諾(3 / 3)

小玲和王路沒多久就正式戀愛了。周圍的朋友都覺得他們兩人郎才女貌,應該談婚論嫁了。可每次麵對這個問題,王路就逃避、為此事吵鬧。小玲隻好妥協,不再提。令她想不到的是,不久,王路卻提出要分手。

小玲欲哭無淚,她心有不甘,質問王路,為什麼要這樣對她。王路說:“我發現原來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不知道我需要什麼。每次我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你還吵著要我陪你一起看電視,陪你說話,你就不能讓我安靜一點嗎?這幾個月來,你知道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嗎?”

小玲想想,還真覺得自己不太了解王路。不知道他工作如何,不知道他的理想,甚至不知道他喜歡吃什麼。在她決心設法挽回王路的心的時候,她發現,王路跟小瓊經常在網上聊天,而且有時候聊到大半夜。小玲不明白,為什麼王路跟小瓊之間有那麼多話可說。她不知道,自己的愛情已經走到盡頭了。

小玲雖然與王路生活在一起,但她並不了解王路,所以,沒多久他們之間的矛盾便暴露出來。而在與小瓊的長期接觸中,王路發現自己與小瓊的共同語言更多,進而開始對小瓊產生好感。這三個人在開201始相遇的時候,盡管小玲的外貌吸引了王路,讓她占了優勢,但是後來的相處過程中,小瓊顯然更加吸引王路。

這樣看來,愛情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不同的階段。在一個階段占優勢,並不意味著最終的幸福。

通常,兩個人的第一接觸就屬於刺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雙方通過自己的外貌、身材、氣質、個人魅力等吸引對方。

比如,很多年輕人在戀愛的時候開始注意自己的形象,即使原來不修邊幅的男孩,也開始注意自己是否穿著得體,是否刮了胡子等。

他們非常強烈地需要得到意中人的認可,他們非常注意自己留給戀人的印象,因為這個印象能刺激到對方,讓對方決定是否接下來繼續與自己交往和約會。

在彼此建立好感之後,便慢慢進入了價值階段。一般來說,雙方大致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觸,便屬於價值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雙方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價值觀和信念的相似上。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會決定感情是否能繼續發展。

在這個階段,彼此有更深入的了解,開始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

一進去如果發現並不精彩,就會馬上撤退了。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一些年輕的戀人,剛開始一個月處於激情中,彼此好像離不開對方,但是第二個月馬上就分手了,因為他們發現對方並不適合自己。

在價值階段,我們要考慮對方的不再是外表和言談舉止等表麵的東西,而是對方的價值取向,對方的家庭環境、朋友、生活現狀、人生態度和理想等。所以,在這裏要告誡一些戀愛中的年輕人,盡量多地了解對方,不僅僅要了解他本人,還要了解他的家庭環境、朋友的品行、父母的為人等。因為這些都能反映出他的做事態度以及他對未來的期許。

在雙方接觸大概八次以後,便進入了角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彼此對對方的承諾,主要建立在他是否能在此關係中成功地扮演好對方對自己所要求的角色。這個階段,按我的理解,應該屬於“實際操作階段”,在這個階段,你會把自己扮成對方的愛人,進入家庭角色,並以“愛人”的角色要求對方。比如有什麼開心的事,你會第一個想到與他分享;當他遇到了困難,你會義不容辭地去幫助他,因為你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

在這三個階段中,第一階段是生理需要驅動的,第二階段是價值觀驅動的,第三階段是社會需要驅動的。在每個階段中,這三種因素對關係都有影響,隻是在不同階段各有一個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以整個關係發展曆程來看,刺激因素在開始占較高的比重,之後也會有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後會趨於一個平穩的水準;至於價值因素,雖然一開始時比重較低,但關係發展至價值階段的時候,這個因素的比重會迅速提高,不過在角色階段時,其比重也會趨於平穩,且最後平穩的水準所占的比重,也比穩定後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要高;同樣地,角色因素一開始最低,到角色階段則會超越其他兩個因素,且隨著關係的繼續發展,其比重也會不斷地往上提升。

戀愛中的年輕人,應該了解這三個階段,並在不同的階段重點做不同的事。

1. 第一階段,得體地展現自己。

很多年輕人條件不錯,很想有個戀人結束單身生活,不是沒有機會去找,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愛情,不能守株待兔,而應該主動出擊。

203在你尋找“另一半”的同時,也應該讓“另一半”來主動發現你。這就要求你在每一個可能遇到愛情的場合,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得體合禮儀地站在舞台的中央。就像上麵故事中,小玲和小瓊同時遇到王路時,小玲用自己炫目的外表吸引了王路,因而得到了王路的橄欖枝。

2. 第二階段,了解彼此。

在戀愛的時候,對自己和對方都做一個全麵的分析,不要被激情衝昏了頭腦。千萬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光環效應”很多時候會出現在戀人之間。同時,要培養對愛情的審查力。愛情最能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需要,隻有當戀愛中的男女彼此真正吸引對方時,這種感覺才能天長地久。

小玲在第一階段用自己的外表吸引了王路,為她的愛情獲得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她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愛需要彼此了解。如果在與王路的戀愛中,他們能更好地溝通,彼此加強了解,各自給予對方所需要的,那麼,他們的愛情也不會那麼不堪一擊。

3. 第三階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當你做了別人的戀人後,就意味著你多了一份責任和承諾,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對方,兩人一起分享和分擔。愛情中的兩個人要把自己和對方看成一個整體,而不再是單身時的兩個個體。

我有一個漂亮的女朋友,她男朋友也非常寵愛她,但是她總有一種優越感,總感覺男朋友配不上他,盡管他們的關係確定了,但她對另外的追求者還是來者不拒,經常對男朋友無任何交代就跟朋友們出去遊玩。為此他們經常吵架。男朋友說她太沒有責任感,她說男朋友管得太多。這個女孩雖然戀愛了,但還沒有進入角色。他們的愛情絕對是不穩定的。

愛情中的付出與收獲———愛情投資模式理論有一對老夫婦,一起生活了40 年。在最後的8 年中,太太得了癌症,最終抗拒不了病魔的折磨,離丈夫而去。

有一天,丈夫整理抽屜的時候,發現了一張小小的,折疊成鴿子狀的紙條。那是太太寫的一封小小的情書。就像小女生隨手寫的,關於自己夢中情人的愛的話語,話的下麵,還畫了兩顆心,用一個箭頭串在一起。隻是,當時的她並不是一個小女生,而是一個生育有三個孩子的母親,一個與病魔鬥爭,將不久於人世的女人。

太太在情書中,列舉了丈夫對她的疼愛、照顧與牽掛。

丈夫其實是個很隨意的人,在太太生病之前,他甚至是個粗心的人,常常丟三落四,受到太太的數落。可自從太太生病後,他改變了很多。有時候,看到太太憔悴的樣子,他會唱歌給她聽,或者幫助她梳洗打扮一下,帶她出門去吃一頓美味的晚餐。

“病痛的時候給我幫助。”在寫這句話的時候,她正飽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可能剛剛從死亡的邊緣掙紮回來。

“關心我!”

“忍讓我!”

“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這句話是最好的總結。

在紙的背麵,又寫著“熱情、善良、體貼”等形容丈夫的詞。她說與她相伴、並深愛著她的丈夫“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一直都在我的身邊”。

最後,她概括了一句:“你是我的知心朋友。”在這句話中,丈夫仿佛看到了太太離去時依依不舍的樣子。

“付出”是愛情中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在戀愛時,很多年輕人常常犯這樣一個錯誤,不斷地計較對方為自己付出了什麼,對自己的愛有多深,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女孩,固執地認為愛情中,對方為自己付出的越多,說明對方越愛自己,她今後的生活就會越幸福。她們這樣想的同時,卻往往沒有想過自己為對方做了什麼。

其實,愛情中,應該雙方獲得滿足、收支平衡才會幸福。不僅僅是你,對方也會對你們彼此關係的滿意度進行評估。你滿意了,對方還不滿意,或是對方滿意了,你還不滿意,這樣的愛情就容易失衡。

在很多愛情失意的人們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為他付出了一切……而他卻從來沒在乎過我。他怎麼可以這樣?”小丹就是一個被戀人傷心的女孩。

我和他在一起兩年時間,我為他放棄了一切,包括我的親人、朋友、工作……甚至自我,沒想到現在卻要以分手收場。

我和他相遇的時候,我還沒畢業,當時我們是在一個朋友的生日宴會上認識的。我和他就坐在鄰近的位置,跟他聊了幾句後,我發現他是個很有內涵,而且低調的人。我們似乎有聊不完的話題,而且有時候心有靈犀,隻需要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就這樣,他成了我的初戀。雖然馬上要畢業了,我知道,畢業之後我就要離開這個城市,因為父母已經在家鄉為我找了一份工作,但我還是不可自拔地愛上了他。在遇到他之前,我認為在哪裏工作都無所謂,但是遇到他之後,我就一心想留在這個城市,因為有了一份牽掛。

於是,我和父母說了我和他的事情。父母堅決反對,他們認為他的工作也不穩定,而且家在黑龍江,那麼遠的地方。為了父母,我不得不低頭,畢業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一所中學做教師。

在這期間,我的父母為了轉移我的注意力,還給我介紹了一個在政府工作的男孩。但是我沒有感覺,直接拒絕了。

父親很生氣,說我不孝順。我每天腦子裏想的都是他,根本沒心思工作,每天都要和他通電話,最後我決定離開家鄉,去找他。

我做了這樣的決定,爸爸媽媽很傷心,臨出門前,爸爸說:“如果你這麼走了,就不要回來了,我當沒生過你這個女兒,我們斷絕父女關係。”

在愛情和親情麵前,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到這個城市後,我找了一份翻譯工作,薪水很低,也很累,跟家鄉那份教師工作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每次和父母通話,他們都不肯原諒我。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待在家裏,我就不需要這麼辛苦了。但想到是為了跟心愛的人在一起,也覺得甘之如飴。

但是,我愛的他卻似乎沒有注意到我的忙和累。我一直為他著想,不願意他受苦,為了他我都放棄了自己的一切,他卻從來沒有一句感激的話,有時候還在我麵前說他自己如何如何累。

我為他放棄了工作,放棄了親人,我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每次說到誰付出多少的時候,我們就會吵架。我們經常吵架,他也經常不接我電話,我不確定我們是否還相愛。

現在,我有時候在想,我當初的選擇是否是正確的?我為他放棄這一切,是否值得?我真的不知道。

其實,這個女孩在付出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自己將麵臨的風險。

一個人的投入和回報不均衡的時候,心理當然也不均衡。

心理學家認為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在關係中會有得失,而當事人會以一種理性且公平的方式評估,衡量自己在關係中的付出與收獲,以決定其對此關係的應對方式。他認為,男女親密關係中的“承諾”,207是由滿意度、替代性及投資量等因素共同決定的,並有這樣一個公式:

承諾,是指一個人設法維持這份關係,並感覺依附在此關係中的傾向,當一個人對一份親密關係做出承諾後,就代表他想維持這份關係。滿意度,是指一個人將在親密關係中的付出和獲得評估後的實際結果,一個人對親密關係的期待越低,實際結果越好,滿意度越高。

替代性,對放棄此親密關係的“可能結果”的好壞判斷,一個人的替代性品質越強,越容易放棄這段親密關係。投資量,是指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所投入或形成的資源,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投資越多,越不願意結束這段關係。

根據投資模式的預測,當親密關係中的個體,對關係有較高的滿意度、較差的替代性品質以及投資了較多或較重要的資源時,便會對此親密關係做出較強的承諾,也就是較不易離開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