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7
登萊戰局在萊州城下穩定下來,遠在北京城的崇禎其心思便又在撫與戰的策略間猶豫不決了。其實,崇禎遲遲難下全麵進剿的決心,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當時,朝廷比較大的軍事行動分為兩撥:一撥是在萊州城下死打爛纏的孔有德叛軍;還有一撥即是陝西、河南地麵上,滾雪球般壯大的流民兵寇之亂。這時,大明朝的財政無力支持兩處的同時重擊。崇禎必須在軍事上分出一個緩急輕重。兵部尚書熊明遇向崇禎建議:登萊僻處山東半島,陝豫是中國的心腹,政治上自古就有“中原亂,天下亂”的提法,朝廷用兵當然要把重心擺在呈燎原之勢的陝豫農民軍方麵。這個思路,站在全局的高度來看,也還說得過去。
其時,朝廷尚未從大淩河之役的創痛中恢複過來,可是,崇禎無論是想對登萊用兵,還是對陝豫農民軍動武,他最想借重的一支武裝仍然是在大淩河之役中很受傷的關寧軍。崇禎的心思便每天為這樣焦頭爛額的事情所糾結著。
當時,首輔周延儒、兵部主座熊明遇均覺得:登萊軍事一時未必會潰爛到不可救藥的境地。
崇禎對於登萊軍事也就暫且抱定了一份敷衍的心思,先讓關寧援軍抱了滅火器到陝豫地麵去撲火,孔有德這廝等後麵騰出手來再慢慢地收拾他。如此,在兵部尚書熊明遇的大力舉薦下,崇禎便派了一個遼東籍的兵部職方主事張國臣前往登萊哄騙孔有德。
張國臣其人,在中央兵部的資格不淺,卻沒有多少一線的政治軍事經驗。但是,張國臣這人有一股子不怕死的衝勁。他一來到登萊前線,就率著少數幾個的隨從,直接進了孔有德的軍營,這令孔有德頗為感動。張、孔兩人的洽談甚歡。於是,覺得大功告成的張國臣端起欽差大臣的架子,即時手書一封,令孔有德派人迅速送進萊州城去。嚴詞飭戒城中軍民和各路援軍今後不許擅自與孔有德部作戰,以免破壞和談大局。
徐從治接到這尚未見過麵的張欽差的手令,有一點的哭笑不得。撫和的大局八字還沒有一撇呢,這張欽差是在變相地命令自己放棄抵抗嗎?因此,徐從治壓根兒就不願意接張國臣的那碴兒。
徐從治三次派信使火速給崇禎上書,極言張國臣的書生氣,與孔有德貌似恭順外表的不可信。崇禎拎著徐從治緊急寄來的三封奏折,他眼望著掩隱於假山樹梢間的雕甍繡檻、飛樓插空,沉吟了好一會兒。崇禎忽然覺得對於登萊軍事還是大意不得,關寧軍一時騰不出手來,朝廷可以從全國的其他軍區湊足。於是,張國臣的撫和大臣便無疾而終了。
兵部右侍郎劉宇烈作為全國各路進剿援軍的總督閃亮登場。周延儒舉薦的這個劉宇烈,從曆史的定位來看,隻能算是一個庸才,卻算不得一個壞人。他的兄長劉宇楊是抗災救民的英雄人物。弟弟劉宇亮,後來做過崇禎十一年(1638年)間的內閣首輔。劉氏三兄弟的外表均是短小精悍的,卻一直是四川綿竹老家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