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對不守規矩的對手要有應對之道(1 / 2)

第49章 對不守規矩的對手要有應對之道

有的人不遵守經商的規矩,喜歡對人下黑手,對這樣的人不能一忍了之。經商同做人一樣,要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對於不講規則的無賴之徒,要以有力度的反擊之策讓他不敢再輕舉妄動。

巧妙反擊“犯規”的不道德

即使在較高級別的生意場中,也總會“犯規”的不道德的商人。

碰上這種對手,一定要勇敢巧妙地予以反擊。

在商界,如果說一個商人從來沒有遇到不講規矩的惡劣對手,那簡直是在編童話。正像一個人在一生中沒碰到過壞人似的不可置信。一經驗豐富的人,他一定是打敗了壞商人後才取得成功的。

商人在商界對於壞商人,正如同我們在生活中對壞人似的,不可整日惶惶不安,卻也不可無防範之心。

在五彩斑斕的商海裏,“壞商人”的臉上是不會寫著字讓人們看清他的,相反卻穿著非常美麗的外衣,巧舌如簧,每時每刻都可能活動在你的身邊。他們像一個黑色幽靈,活躍在你的經營活動裏,若隱若現,明來暗去,像埋伏在經營者周圍的敵人,時刻都可使你遭到不測,甚至使你破產。麵對如此的商業競爭,經營者若耳閉目塞,頭腦反應遲鈍,對付騙子沒有起碼的戒備心,上了當、受了騙,有時自己還蒙在鼓裏不知道呢。

沒有戒備心,對自己的投資不加分析、思考,往往就會糊裏糊塗地上了騙子的賊船,被掀翻在商海中。有一位著名的猶太商人曾這樣說:

“不要迷信號稱有極高利潤的經營項目,實際上有10%的利潤已是十分有利可圖的,越是獲利高的經營項目其風險性可能就越大。”可見,營者投資之前,看準對方的經營實力是最關鍵的。對於無雄厚資金卻試圖通過“集資”來經營的人應多加防範,不了解某種經營項目的行情,千萬不能光憑對對方“好印象”而投(除非有足夠的事實讓人信服)。

沒有戒備心,對自己的合作者不加防範,到頭來也時常吃虧。人常說:“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經營者,臨事三思而後行還是好的。因為在商場麵臨“利”字當頭的選擇時,有許多人,哪怕是好朋友,甚至父子背叛的也有。有很多人財迷心竅,為中飽私囊,有時候就會什麼也不顧。

在商場與其他同行合作、搞交易之前,對對方的資信狀況、組成員狀況、盈利虧損狀況、業務內容、設備設施、創業資曆等內容,都該進行認真的資信情況調查,這樣才能熟知對方的底細,也才能看清對方是真心實意而來的,還是皮包商。

現代商場,虛假廣告常常誘惑著一心想發財的經營者,假冒偽劣產品被一些不法分子以廉價轉銷給經營者,虛假的無效合同不時地纏繞著經營者,假發票、假信用證、假單據更使經營者受到騷擾。經營者若想與假絕緣,自己就要練就一雙慧眼,時時保持戒心。

既然行騙者有之,盜密者有之,那麼商人對付這些行為,最好的法是什麼呢?猶太商人常常依據自己的根本原則去防範對付,那就是:

依法經商,心明眼亮,常有戒備。

把經商看作一個鬥智的過程

經商是個鬥智過程,雙方為了取得於己有利的結果,都會采取策動對方的策略。真正要想成功地策動對方,必須像下棋時“棋想三步外”

一樣,把對方可能的反應,包括他的策動都考慮在內,甚至策動起來。

這當然很不容易,但古代的一位猶太商人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範例,隻不過沒有直接發生在生意場上,好在道理還是一樣的。

古時候,有個猶太商人來到一個市鎮跑買賣。他打聽到幾天之後特別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裏等大削價的日子到來。可是,他身邊帶了不少金幣,當時又沒有銀行,走到哪帶到哪又重又不方便,還很不安全。

於是,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一個僻靜之處,瞧瞧四周無人,就在地挖了一個洞,把錢埋藏起來。可是,等第二天他回到原地一看,卻大吃一驚;錢不見了,他呆呆地站在那裏,再三再四地回憶,昨天確實沒人看到自己埋藏金幣,為什麼會不見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