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罷戍準備
聽他說完,柏文蔚擔心地問:“聽你的詩意,你要離開延吉?”
吳祿貞苦笑道:“罷戍隻是早晚的事。”
“什麼?又要撤你的職?”柏文蔚一驚,將炕上茶碗碰到地下,發出‘噹’的一聲脆響,吳祿貞急忙跳下衝到前麵屋子檢查,那兩個醉鬼睡得死豬一般,這才回來關門,示意要他小聲一點。
柏文蔚湊到他跟前小聲說:“真是豈有此理的事!延吉地形是你勘測的,平息叛軍是你首當其衝,江邊阻敵是你親自布置,綠林武裝是你出馬借來,對日談判是你針鋒相對,還有解救韓民、設立路牌、建立學校、收回礦山、砍伐森林、還有……”
吳祿貞連連擺手:“別說了別說了,你給我評功擺好有什麼用?”
“不僅我看見了,延吉軍民也都看見了啊,難道他們上麵人有眼無珠?!就是你做的事情他們看不見,你寫的《延吉邊務報告》十多萬字他們目不識丁?你為外務部代擬的答複日本之節略他們也視而不見?不是你,延吉可能早成為日本版圖上的間島了……保國功臣,功不可沒,不給你加官晉級還要撤職,這是什麼道理?”
柏文蔚義憤填膺,如同與人吵架一般越說越憤激,吳祿貞把他捺在炕上不要他說了:“你還對這樣的政權報什麼幻想嗎?”
隻這一句話,就讓柏文蔚無話可說了。吳祿貞接著跟他介紹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簽定之後,日本並沒有善罷甘休,在延吉的重要地區,他們都設立了領事館,打著保護韓民的旗幟,為他們進進出出取得了更大的自由。吳祿貞高度警惕著日本人的一舉一動,再三要求增兵,還特意上書了軍機處:“沿江一帶進兵要道,如稽查處、光霽峪、涼水泉子、飆山等處防營,多者不過三五十人,少者僅一二十人,此外,軍隊駐紮本城,縱橫約二三裏,布防多至六十餘處,每處所有不到五十人,以上防務,處處吃緊,若稍有調遣,則恐有顧此失彼之慮,祿貞左右軍隊合計馬步隊不及二百人,一旦禍生不測,實有束手待斃之勢……若非厚其兵力,注重江防,令其野心稍戢,邊務大局萬難維持……”
他說生薑,陳昭常說不辣,卻給清政府報告說吳祿貞“其行動往往有故意激成事端之嫌”。餘秀之死是日本人的罪過,也被陳昭常說成是吳祿貞用“美人計”暗殺總領事未遂,說不是自己處理即時,差點釀成國際爭端。齋藤季治郎臨走前到吳祿貞住處勸降,碰了一鼻子灰,富統領卻給陳昭常報告,說吳祿貞與日本將官來往密切,難舍難分。吳祿貞在龍井村掛牌時出席會議保持國格、義正詞嚴,陳昭常又指責他不講禮節,有傷大雅……
就連他上報邊防兵力嚴重不足之後,清朝政府都以“增兵恐引起交涉”為理由,不僅拒絕他的要求,而且再三電告他辦事要“穩慎和平”、“穩慎妥辦”、“鎮靜維持”,恨不得從北京拋出一條條繩索,將他的手腳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