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成功,一半要靠人的智慧(1 / 1)

第四章 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成功,一半要靠人的智慧

創業鐵律:

鬆下幸之助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幸運頂多隻占一半,另外一半要靠人的智慧”。

創業故事:

鬆下幸之助是舉世聞名的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從一個3人的小作坊起步,經曆了半個世紀的奮鬥曆程,發展成為擁有職工2.5萬人的世界電器之王。在幾次大的經濟危機衝擊下,許多企業倒閉,而他卻穩穩地站住了腳跟。從他的一生可以看到日本現代工業發展的軌跡。

1894年11月27日,鬆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歌山縣海草郡和佐村,排行老八,是最小的一個。鬆下幸之助在小學讀完4年書後,就到大阪去打工了。

1910年,17歲的鬆下幸之助進入了大阪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當一名安裝室內電線的練習工。當時他還缺乏一般的電器知識,連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會。可是他來到工作地,人們還是把他當電工看待,投之以尊敬的目光,他覺得很榮耀。用戶的信賴,促使他決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沒有多久,他就掌握了熟練的電工技術,加上他誠實的品格和優秀的服務成績,很快就贏得了公司的信任。當時大阪電燈公司所承包的重要工程,幾乎沒有一項不讓他參加的。

在大阪電燈公司工作了7年之後,鬆下幸之助決定辭職自己辦工廠。他領到退職金,加上自己的全部積蓄,才隻有100日元。他的兩位老同事森回延次郎和林伊三郎是他的支持者,加上他的妻子和內弟井植歲男,一共隻有5個人,就這樣成立了“鬆下電器製作所”。

公司研製的新式插頭一上市就受到了歡迎,業務量不斷地增加。1932年是鬆下幸之助銳意擴充業務的一年。他的工廠晝夜不停地生產,仍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業務空前興旺,公司也不斷地擴大,新建了許多廠房。這時他在管理方麵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推行分權組織製度,從研究、開發到製造、銷售、宣傳,全部嚴格地實施公司內各組織單位分擔業務責任;各部門責任明確,各自有賬戶,進行獨立經濟核算。這在當時日本企業界引起許多議論,因為不要說在日本,就是在企業管理先進的美國,也隻有如杜邦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等少數幾家大公司實施分權組織製度。

1935年,鬆下電器製作所改名為鬆下電器工業公司。1938年,鬆下公司首次製成了一套電視機模型。到1941年,鬆下公司已發展成為有1萬名員工的企業。

1941年太平洋戰爭瀑發後,鬆下公司被軍方征用來製造收音機、軍用無線電設備,後來還建立了鬆下造船公司。大量的資金被軍方占用,大量的員工被征兵,電器廠的機器成了廢鐵,公司負債累累,瀕臨破產邊緣。`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爭需要大量軍用和民用物資,這對於長期蕭條的日本企業界來說真是否極泰來,大量積壓物資幾乎是一銷而空,而美軍的訂貨單仍如雪片一樣飛來。

鬆下幸之助抓住這個機會,與荷蘭菲利浦公司合作,引進技術項目,大量生產高質量的電燈泡、日光燈和電子管,發了一筆戰爭財。由此,鬆下公司開始起死回生,年有盈餘,並重新發展起來。

1968年,鬆下電器公司成立50周年,這一個年度,公司的銷售額為4671億日元,銀行存款超過了1800億日元。

時至今日,鬆下電器公司已是名震全球的企業,擁有20萬職工,年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器製造商。

創業指南:

鬆下幸之助對於經營,確有他一套獨特的作風和方法,但歸根到底在“人”字上做文章,我們可以借鑒一下:

第一,增強內聚力。企事業內部的凝聚力,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對外競爭的能力。鬆下一方麵恩威並施,千方百計使員工確立“鬆下的優越感” ;另一方麵又不斷給員工出難題,使員工受到各種磨煉。這樣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第二,關鍵在人才。鬆下公司的用人才針是:按人所長分配工作,以便才盡其用。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人才,不斷對員工進行業務教育,這是鬆下公司的傳統。我們剛剛創業的年輕人可以多多利用這一點來加強人才的管理。

第三,保持危機感。鬆下幸之助認為,世界上“一切東西都無法永遠持續長存。雖然在時間上有長有短,但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壽命。企業盡管要複雜一些,但也不會例外。這是無法抗拒的。” 正因為如此,他要求員工保持危機感,並且強調企業越大,衰落的危險就越大。他提出兩個口號:一是“饑餓精神”,即不斷地對企業進行“體格檢查”;二是“處處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