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摩托之父本田宗一郎:永不模仿別人
創業鐵律:
本田宗一郎說:“我成功的全部秘訣,就在於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誌創造別人從沒有過的高質量產品,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走上了汽車產業的巔峰。”
創業故事:
在日本,被譽為“摩托之父”的本田宗一郎,原先隻有小學文化程度。他在複雜的環境中,慘淡經營,花費畢生精力,創建出世界一流的企業;隨後又毫不吝惜地把它交給與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年輕人,自己過起恬淡的生活。無疑,這又是一個傳奇人物。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濱鬆市靜岡縣盤田郡光明村裏,一個名叫本田儀平的鐵匠家裏。本田宗一郎自幼就對機器有特別的興趣。小學畢業後,父親把他送往東京,在一家技術商會的汽車修理廠做了一名工人。
幾年之後,本田宗一郎回到了家鄉自立門戶,經營汽車修理業務。1948年本田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並任經理。1958年,他生產出第一輛新穎的C-100型摩托車,這是一種新型摩托車,超過了世界水平。從此以後,本田公司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1965年,本田賽車在歐洲賽程頑強拚搏,終於贏得了勝利。這一勝利,意味著日本的汽車製造技術已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本田佳普”高級摩托車,到1983年產量已突破1500萬輛,其聲望不僅在國內,而且在法國還獲得了“法蘭西”獎。然而本田宗一郎並不滿足於“二輪車”,他雄心勃勃地要向“四個輪子”進軍。在他看來本田公司雖然以摩托車稱霸,但比起汽車工業,那還僅等於一種兒童遊戲活動。當時美國的福特、克萊斯勒、通用汽車公司、德國的大眾汽車公司自不必說,就是日本國內,也有豐田、日產、三菱、鈴木、富士等大型汽車公司。
但是,從小就迷上了汽車的本田宗一郎,一心要生產汽車。1966年3月,本田公司研製出劃時代的輕便轎車,這就是“N360”。這種轎車很快成了暢銷車。當年,本田公司就生產了10萬輛“N360”。
早在1959年6月,本田公司就在美國設立了“美國本田摩托車公司”,在美國每年銷售摩托車45萬輛。到1975年,本田公司每年在美國銷售“西比古”轎車12萬輛。後來,又向美國市場推出了更大型的“阿科德”轎車。1980年,本田公司又開始在美國建了一座轎車工廠。10年之後,本田公司在美國生產的轎車已達到年產50萬輛,連同在加拿大年產8萬輛,再加上從日本運往美國的42萬輛,在美國的銷售總額已達100萬輛左右。
1986年,本田公司又在美國推出了一種“阿刻尤拉”高級轎車。美國汽車行業調查公司的首席專家,在調查顧客滿足指數時把“阿刻尤拉”列為第一名,“豐田”名列第二,第一次超過“梅賽德斯”和“奔馳”。
本田宗一郎作為“本田帝國”的創始人,早在1973年就光榮引退了。他把董事長的職位讓給了河島喜好。這對本田宗一郎來說,隻不過是做了應該做的事而已。但一位創業者把大老板的位置讓給了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一時成了轟動全球的新聞。本田宗一郎的老搭檔藤澤武夫也光榮引退了。本田公司幹淨利索地完成了公司最高層的新老交替工作。
事實證明,本田宗一郎的決定是英明的,年輕人比他和藤澤幹得更漂亮。本田宗一郎說:“那是十分出色的交接班,還使我一下子年輕了20多歲。擁有知己才是真正的財富呀。”
創業指南:
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就不能一味按照他人的方法去模仿,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創造構想能力。當然,提高創造構想能力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去培養。
第一, 注意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產品的創造、技術的革新都是在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通過創造性構想而成功的。一個人的經驗越豐富,知識越淵博,創造性構想的思維就越活躍,豐富的知識經驗可以使人產生廣泛的聯想,使思維靈活而敏捷。
第二,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勤於思索,好奇、質疑是創造邁出的第一步。法國著名文學家巴爾紮克說:“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想自行創業的年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