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做別人未做之事(1 / 2)

第六章 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做別人未做之事

創業鐵律:

盛田昭夫在創立索尼公司時,曾提出這樣一個口號:做別人未做之事,研製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產品。

創業故事:

他是日本“索尼”的創始人,他腳踏戰爭的廢墟,插著夢想的翅膀,背著沉重的十字架,邁向世界的橋。他使“索尼”成為世界家喻戶曉的品牌。日本首相都對他禮讓三分。

他每天駕駛著自己的直升飛機上班,首先翻閱公司每天由20多人彙編的世界各地報刊摘編,然後聽取工程師對新設計樣品的意見。當聽說有人對所設計的新產品有不同的意見,他便馬上派人把那人找來,細心地聽取他的看法。

接著,他便親臨重要生產廠地或趕往與客戶會談。他的女秘書隨身攜帶著一紅一黑兩隻文件箱,紅的裝著國際貿易的材料,黑的裝著國內貿易的資料。他在車上也會不停地打電話和準備赴會的發言稿。美國客人說“索尼先生吃飯恐怕也在汽車裏。”

這個傳奇人物就是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於1921年1月26日生在日本的愛知縣的一個釀酒世家。 1944年大學畢業後,盛田被征召入伍,在海軍裏當技術尉官;不久就在海軍研究中心任技術工程師,從事熱追蹤武器的研究工作。這時,他認識了日本精密儀器會社的總工程師、比他大13歲的井深大先生。之後,兩人於1946年創立了東京通信工業公司。

1949年的一天,井深大前往日本廣播公司辦事,偶然在那裏看到一台美國造的磁帶錄音機。他不禁怦然心動,馬上意識到這種高科技商品的巨大潛力。他回去後與盛田一商量,決定買下其生產專利。

由於有早期製造鋼絲機的經驗,試製錄音機並不難,而磁帶卻是個大問題,因為當時日本根本沒有。盛田和井深大親自動手,研製出以日本傳統的“和紙”為底、上塗磁性粉的錄音粉帶。他們經過一年的奮鬥,第一台盒式錄音機終於在日本問世。隻是這種錄音機過於笨重,達35公斤,且價格昂貴,每台約500美元,在當時的日本很難賣出去。於是,公司召集有關人員,連續進行10天的智囊大會戰,終於找到了降低成本、減小體積的種種辦法。公司的第一代電子產品——磁帶錄音機開始走向市場。

接著,盛田和井深大在1957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體管收音機。在廣告中,他們強調這種收音機小到可以放在襯衫口袋裏。實際上,這種當時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機還是比標準的男襯衣口袋大一點。為此,盛田要求公司所有推銷員都穿上特製的襯衫,口袋比普通襯衣的大一點,剛好可以放下這種收音機。

為了給這種收音機取個響亮的名字,盛田和井深大冥思苦想,最後決定用世界上不管哪個國家都能通用,不論哪個民族的人都不會讀錯而且易記的“SONY”命名。其含義是由拉丁文的“SONUS”(聲音)和英語的“SONNY”(聰明可愛的小孩)兩詞合並而成,即“聰明可愛的孩子們組成的發聲電器公司”。從此,盛田和井深大創辦的“東京通訊工業公司”也正式更名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