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股神沃倫·巴菲特:致富經驗中重要的東西是理性(1 / 1)

第四十九章 股神沃倫·巴菲特:致富經驗中重要的東西是理性

創業鐵律:

沃倫·巴菲特曾這樣說:“我的致富經驗中重要的東西是理性。我總是把智商和天資看作發動機的馬力,但產量(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則取決於理性。許多人擁有一台400馬力的發動機,但隻獲得100馬力的產出。如果擁有一台200馬力的發動機,並使它開足馬力,這是更好的途徑。”

創業故事:

沃倫·巴菲特於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小巴菲特5歲起就開始學做生意,10歲的時候,他迷上了股票。

中學畢業後,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後來,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係,拜師於著名的投資學理論家本明傑·格雷姆。1956年5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57年夏天,他與又一和合夥人公司簽約,從此正式跨入職業投資者的行列。到了年末,他已經擁有了5個合夥人投資公司,總資本達到50萬美元。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其股價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此外,他對吉列公司、迪斯尼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美國聯邦住房公司等股票長期投資,都取得了豐厚的回報。

沃倫·巴菲特的全部財富來自於對各種行業和股票的投資。1965年,他接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到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是一家紡織品企業,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年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工業指數將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萬美元的話,到1994年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

沃倫·巴菲特是世界頭號投資家,是惟一隻靠投資證券等穩居全球富豪寶座的人,2001年其財富僅次於比爾·蓋茨,高達350億美元,排名全球富豪第二位。

沃倫·巴菲特對自己是“如何致富”他曾這樣說:“我的致富經驗中重要的東西是理性。我總是把智商和天資看作發動機的馬力,但產量(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則取決於理性。許多人擁有一台400馬力的發動機,但隻獲得100馬力的產出。如果擁有一台200馬力的發動機,並使它開足馬力,這是更好的途徑。”

在美國投資的曆史上,1973年至1974年的大滑坡,給股票市場帶來了空前的恐懼,持續的時間比1929年至1932年的熊市時間多出了許多。正當華爾街股票市場深深地陷入“做,還是不做股票”的兩難選擇時,沃倫·巴菲特卻公開預測:現在股票市場開始進入了大好投資的時機了。

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出於理性思考,每天早晨5點到晚上9點,像個不停地轉動的車輪一樣緊張工作著。他通過出售柏克公司的優先債券等途徑募集了大量資金,第一個大量收購的是《華盛頓郵報》公司。這家公司擁有4家電視台、《新聞周刊》雜誌以及印刷廠,照他的估算其價值大約在4億美元,而股票市場卻將整個公司估價為1億美元,當時正值股市人氣低落,股票價格和標的資產的價值產生了很大的差距。

沃倫·巴菲特仔細研究了《華盛頓郵報》公司的各種資料,認定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1973年當其股價下跌到每股24美元的價位時,他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投資1000萬美元,後來又增加到3000萬美元,買下了該公司10%的股票,成為該公司最大的股東並加入董事會。到了1985年,這些股票已經升值為2.5億美元,獲得的利潤是投資總額的6倍多。

為此,沃倫·巴菲特曾經這樣說: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應該像企業經理那樣考慮問題,而一個優秀的企業經理在思考問題,也應該像一個投資者才對。

創業指南:

創業初期的創業者融資時遇到的困難比成功的創業者多得多,因此,在融資前,企業者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籌資做什麼?

開辦或購買公司、增加營運資本、為季節性銷售旺季備貨、購買新設備、擴大銷售等。

第二,需要多少資金?

創業者在決定需要多少資金時,必須考慮公司的類型、發展的階段、增加營運資金還是固定資產因素。

第三,怎麼歸還、及何時歸還所借資金?

融資的類型將如何及何時歸還所借資金。若新建公司需要長期融資以購買新設備,則利用新設備所贏利潤來歸還所借資金。為應付季節性營業變化的創業者需要短期融資,當存貨售完,銷售旺季過後可歸還所錯資金。

第四,公司能否承受資金成本?

所融資金帶來的收入要超過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