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海爾CEO張瑞敏:能滿足人的最深層,也是最本質需要的是自我價值的發現和實現。
創業鐵律:
張瑞敏說得好:“任何時代,能滿足人的最深層,也是最本質需要的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自我價值的發現和實現。一個人如果覺得自己的才能受到壓抑,即使給他再多的錢他也遲早會離開。反過來,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人的創造性得到發揮,自我價值得到不斷實現,並且能夠在這個實現過程中發現新的自我,將帶給人最大的滿足。”
創業故事:
張瑞敏,1949年出生,外表儒雅,性格剛強。1984年,張瑞敏接手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
張瑞敏到任後主要幹兩件事:一是到附近內村子借錢給工人發工資,二是整頓勞動紀律,製定了有13條內容的管理製度。
為了創出“琴島-利勃海爾”品牌,狠抓產品質量,1985年12月6日,海爾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會場異常嚴重而凝重,台上整齊地排列著從流水線下來的76台嶄新的質量不合格的冰箱,每一台冰箱旁邊立著一把大鐵錘。張瑞敏結束了簡短有力的講話後,便拿起大鐵錘,砸向第一台冰箱……
張瑞敏這一“錘”砸開了九重天,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海爾交響曲目自此拉開了序幕:從1984-1994年10年裏,海爾固定資產原值增長了219倍,年銷售收入提高了719倍,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了90倍,人均利稅提高了361倍。海爾集團2000年的銷售收入接近50億美元,從而使它成為世界第六大大型家電製造商。
張瑞敏認為:“中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於徹底改變傳統體製,參與市場競爭,實行產權約束,實現國際化。就最終目標而言,實現國際化是其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現在海爾集團已能做到市場國際化、銷售名牌化、質量國際化、生產國際化。海爾集團是中國第一家擁有自己合資設計公司並在北美、非洲、日本等國家設立設計分部的企業。它已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南斯拉夫等地設廠,力圖做到國外投資的設計本地化、生產本地化、銷售本地化。
目前,海爾有40%的產品銷往國外,在日本、意大利、德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海爾的產品暢銷無阻,成功中國企業的旗幟與驕傲。全球大規模的注冊商標、建立營銷網絡、投資設廠等,為海爾成為國際化名牌企業,實現全球貿易鋪平了道路。
2001年8月6日出版的美國《福布斯》雜誌封麵,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標題:“中國走向世界——雄心勃勃的海爾領導著大陸跨國公司發起的一場國際品牌運動”。並刊登了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照片。文章寫道:“引導海爾走向成功的是天才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他的管理理論受到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在整個青島,一個約有700萬人口的城市,張瑞敏的成果有目共睹。海爾的廣告遍步繁華商業區的兩旁。它的慈善捐贈為小學提供了經費,它的工業實力在青島市海爾路沿線的一個區域展示出來。”
2002年,海爾集團被聯合國授予“國際生態安全最佳企業”,張瑞敏個人榮獲“國際傑出企業家”稱號。
創業指南:
在創業過程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不斷地去嚐試,如果你不願意付諸行動,也許你永遠都不知道你真正的價值取向,也許你永遠都體現不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你要學會在不斷的自我挑戰中,明確自己的真正價值,做好自我滿足。
正如張瑞敏所說:“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人的創造性得到發揮,自我價值得到不斷實現,並且能夠在這個實現過程中發現新的自我,將帶給人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