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聯想集團前總裁柳傳誌: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1 / 1)

第七十六章 聯想集團前總裁柳傳誌: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創業鐵律:

柳傳誌認為自己能夠成大事的主要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為主要內容的“管理三要素”。

創業故事:

柳傳誌,祖籍江蘇鎮江,1994年出生於上海。1966年畢業於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1970年調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83年,柳傳誌等人離開了實驗室,以20萬元、兩間小平房起家,創辦了“聯想”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走上了極其艱苦的創業之路。計算所所長曾茂朝對他們說:“請你們出來辦公司,是想埋伏一支精兵,使所裏形成開發和研究兩支部隊。所裏目前有困難,能給的錢不多,但給你們經營決策權、人事調配權、財務支配權。” 柳傳誌認為,有了這“三權”,這比20萬、200萬、甚至2000萬元的資金更為重要。

創業之初,柳傳誌和多數下海的知識分子一樣,不明確自己該做什麼,隻好專揀來錢快的“短平快”項目:賣彩電、電子表、計算器……這與街頭的小販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不能隻顧眼前利益,我們要有自己的產品、自己的高科技產品。”1985年,柳傳誌和他的夥伴放棄了做貿易的念頭,選擇了計算機服務作為企業發展的突破口。

針對當時國內計算機應用中急需解決的漢字輸入問題,柳傳誌找來了所裏的漢字信息專家倪光南,進行聯想漢卡的研究和開發。不到半年就成功地推出了公司的地個拳頭產品——聯想漢字係統。這套係統為解決西方漢化、促進計算機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了希望。公司自行設計開發的微機板卡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更新換代。緊接著推出性能先進、品質優良的聯想牌微機,打入市場立刻獲得良好聲譽。

1989年3月,漢諾威國際博覽會傳來了喜報:聯想286以其優異性能和低廉價格備受各國客商歡迎。柳傳誌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他打造的“聯想”品牌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柳傳誌赴美考察發現,美國的高技術產業大部分是合股聯營的,實力雄厚、技術高超、質量過硬,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他決定聯合國內外計算機行業的力量,以香港為坐標,共同開拓海外市場。

1988年,成立了香港聯想公司。1994年,香港聯想成為上市公司。其間,聯想集團相繼在美國、新加坡、德國等設立了分公司,在中國大陸建立了幾十家分公司,並且還設立矽穀、香港、深圳、北京四個研究開發中心,建立了香港、深圳、北京三個生產基地,從而把自身的經營開發觸角伸向發達國家和中國大陸的各城市,奠定了其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如今已經發展壯大成為擁有海內外40多家公司的中國計算機工業巨頭。1992-1994年電腦銷售量年平均增長100%。1997年電腦銷售51.1萬台,銷售收入50多億元,聯想在中國計算機市場上的份額首次超過IBM公司。

1998年聯想電腦以72萬台的銷量繼續穩居中國市場第一,並居整個亞太地區市場銷量的前三名。1999年中國計算機市場上聯想占13%而IBM占7%。

美國《商業周刊》雜誌中文版1999年第三期赫然注銷“聯想相當於中國的IBM嗎?”的專題文章,為各個跨國公司提醒:“聯想計劃在2000年前躋身於世界十大個人電腦製造商之列”,任何想稱霸中國市場的海外公司都需要適時調整戰略。然而這個問題的提出,不僅僅是針對海外公司,更現實地是針對聯想集團。對於聯想集團的掌門人柳傳誌來說,這個問題更需要用責任、勇氣去正視,用行動來回答。

創業指南:

在這裏,建班子的主要內容是指:一把手是有戰鬥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應該如何進行自身修養?第一把手應該如何選擇班子的其他成員,其他成員不合標準怎麼辦?班子的成員如何進行考核?沒有一個意誌統一的、有戰鬥力的班子,什麼定戰略,帶隊伍都做不出來。宗派是形成團結班子的絕症,要杜絕一切可能產生宗派的因素。

定戰略的主要內容是:確定長遠目標;決定大致分幾個階段;當前最近的目標是什麼;選什麼道路到達;行進中要不要調整方向。

帶隊伍的主要內容是:兵會打仗嗎?兵有積極性嗎?要讓他們學會炸碉堡。事業部體製、艦隊模式是不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規章製度定得是不是合理?另外包括激勵方式、培訓發現人才、企業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