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1) (3044字)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它是在清朝國勢鼎盛時期修建的,耗銀兩百多萬兩,遍選天下精工美料,建築藝術精湛華美居清陵之冠。
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西太後慈禧的定東陵,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227萬兩,持續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慈禧定東陵金碧輝煌,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清東陵內最重要的部分是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槨的地方。
1928年7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誌,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宣布行動方案。
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東陵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掘墓工程首先在慈禧寢陵動手。這些國民革命軍的丘八們像群耗子接連兩天兩夜,在寢陵各處挖了不少地洞,但始終沒找到入口隧道。反複的計議中,孫殿英想起了當地的一個地保,他是本地人,一定能幫助出些點子。
地保是個小地主,被“請”到司令部,聽說是要他為盜墓當“參謀”,頓時駭得臉色蠟黃,但又惹不起孫殿英這個小軍閥,思索良久還是推出去為好,說:“寢陵麵積這麼大,我也不知道入墓穴的具體位置。還是找幾個附近的老旗丁問問吧。”
此話提醒了孫殿英。派人找來五、六個老旗丁,這些老人也並不知情,孫殿英以為他們不肯說出秘密。開始還好言哄勸,逐漸失去耐性就動用鞭子和烙鐵了。風燭殘年哪經得如此折騰,不到半天功夫就死去了兩個,另一個實在受不起這活罪,說出離此二十多裏地有個姓薑的老石匠,曾經參與修築陵墓,他也許還能記得進隧道的位置。
按曆代慣例,凡參與修築墓穴晚期工程的工匠,當皇帝的梓宮入葬後,怕他們泄露墓內秘密,一個也不準活著出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救了薑石匠。當慈禧入葬時,在工匠中挑選出九九八十一人留下作最後封閉墓道用,並告訴他們可以從另一事先挖掘好的隧洞出去。工匠們也知道,這隻不過是沿襲下來的騙局,既然被留下了,就別想活了。
這薑石匠時已四十多歲了,前兩天聽鄉裏來人說,他老婆替他生了個獨生兒子,可把他喜壞了,現在叫他留下來,連兒子也沒看一眼就要死去,心裏能是滋味嗎?他搬動石方時思想走神,腳下一滑,大石頭砸在身上,當場就死過去了。這時正在忙亂中,監工太監怕汙了皇帝寢宮,匆匆叫人拖出去扔在荒草坡喂狼去了。薑石匠並沒有死,當時隻是砸昏過去。這樣才逃了一條命。
深更半夜,薑石匠突然被幾個軍人請到東陵來,他迷迷糊糊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孫殿英告訴他,請他指點一下進入慈禧寢宮的墓道就送他回去。他聽完再看看眼前這些如狼似虎的丘八,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薑石匠也是滿洲旗人,怎麼能做這種傷天害理,出賣祖宗的事呢?任這些丘八們在他眼前堆放多少元寶、金條,他就是一言不發。氣得軍官抽了他兩耳光,又叫人搬來刑具。孫殿英怕把這幹巴老頭給整死,使個眼色沒讓上刑,譚溫江師長眼珠子一轉,湊在孫殿英耳邊出了個損招兒。
孫殿英一拍桌子:“奶奶的,不說?”他向手下吼道,“把他兒子抓來,老子非扒了他皮不可!”這招兒真靈,還沒等顓手下往外挪步,薑石匠就撲通一聲跪下了。
在薑石匠的帶引下,墓道口找到了。道口被多層花崗石堵得嚴嚴的,石頭與石頭之間又用的是桐油糯米石灰漿粘固,真可謂天衣無縫,比自然山石還難鑿。
工兵營長叫人搞來兩大桶硝鏹水,想用侵蝕的辦法打開石障,但還是無濟於事。時值夜半,掘墓的官兵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癱倒在地上。
孫殿英一看急了,幹脆叫部下運來炸藥,牽上導火索。隻聽“轟、轟”幾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開一個大窟窿,刹時“嗖嗖”一股股陰黴氣從墓裏竄出,嚇得官兵直往後退。
“他奶奶的,還不趕快下去!”孫殿英吼道。於是掘墓官兵提著馬燈戰戰兢兢地沿墓道往下,孫殿英又吼道:“他奶奶的,誰也不許胡來,誰胡來我崩了他!”又命譚師長帶一排士兵堵在墓道口,誰敢攜寶潛逃就打死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