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一場曠世罕見的東陵盜寶事件,拉開了序幕。
這些官兵帶著恐懼穿過墓道進入地宮,但見石條供桌上的珠寶閃閃發光,真像阿拉伯著名小說《一千零一夜》裏“芝麻開門”後的情景。已半年沒發薪餉像餓牢裏放出來的這些匪兵,已顧不得許多了,一擁而上,將供桌上的殉葬寶物搶得精光。然而他們貪心不足,又以刀劈斧砍,將慈禧的棺打開,那滿棺的金銀珠寶更是燦燦瑩瑩。匪兵們又群起向棺裏撲去,將棺內珍寶劫掠一空。
搶掠中,慈禧屍骸被扯出棺外。在爭搶屍身寶物中,屍首被分拆,慘不忍睹。有三名軍官為爭奪寶物互相殘殺,死於地宮內。匪兵們在撬動棺木時又發現一個地洞,複又將地洞寶物搶光。
慈禧地宮的隨葬品分生前和死後兩類,《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中,記載了從光緒五年三月二十五日(1879年4月16日)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1908年11月8日)慈禧生前在地宮中安放的寶物。計有金花扁鐲、紅碧瑤豆、金鑲執壺、金佛、珊瑚佛頭塔等150餘件;各件寶物上的正珠、東珠、米珠絡纓達數千顆。
至於慈禧死後入殮時的寶物就更為奢侈,據內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嗣長子李成武寫的《愛月軒筆記》,對此有詳細記載:“太後未入棺時,先在棺底鋪金花絲褥一層,褥上又鋪珠一層,珠上又覆繡佛串珠之薄褥。頭前置翠荷葉,腳下置一碧璽蓮花。放後,始將太後抬入。後之兩足登蓮花上,頭頂荷葉。身著金絲串珠彩繡禮服,外罩繡花串珠掛,又用串珠九練圍後身而繞之,並以蚌佛18尊置於後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寶係私人孝敬,不列公賬者。眾人置後,方將陀羅金被蓋後身。後頭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後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棗等寶物共大小200件。身後左旁置玉藕一隻,上有荷葉、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樹一枝。其空處,則遍灑珠石等物,填滿後,上蓋網珠被一個。正欲上子蓋時,大公主來。複將珠網被掀開,於盒中取出玉製八駿馬一份,十八玉羅漢一份,置於後之手旁,方上子蓋,至此殮禮已畢。”
這裏所說的西瓜、甜瓜、桃、李、杏、棗均不是瓜果實物,而是以翡翠、玉石等製作,尤以西瓜製作稱絕,瓜為綠玉皮紫玉瓤,中間切開,瓜子為黑色。
至於慈禧地宮寶物的價值,《愛月軒筆記》中也有說明,金絲綿褥製價為8.4萬兩白銀;繡佛串珠薄褥製價2.2萬兩;翡翠荷葉估值85萬兩;陀羅經被鋪珠820顆,估值16萬兩;後身串珠袍褂估價120萬兩;身旁金佛每尊重8兩,玉佛每尊重6兩,翡翠佛每尊重6兩,紅寶石佛每尊重3兩5錢,各27尊,共108尊,約值62萬兩;翡翠西瓜2枚,約值220萬兩,翡翠甜瓜4枚,約值60萬兩;玉藕約值100萬兩;紅珊瑚樹約值53萬兩;價值最高的是慈禧頭上戴的那頂珠冠,上麵一顆4兩重的大珠係外國人進貢,價值1000萬兩,總價約1005萬兩。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約500粒,小珠約6000粒,估值22.8萬兩。
慈禧寢宮內所有寶物及全部金銀祭器一掃盡淨,孫殿英仍不滿足。
“大哥,這可不是玩兒的,見好就收唄。”譚溫江勸了一句。
“哈哈哈!”孫殿英說:“自古亂世出英雄,咱當不了英雄,還做不了財神?這梟雄紛爭的亂世,誰還顧得予管這深山野穀的事?鳳凰落草不如雞,旗人倒台了,那些龍子龍孫躲都躲不開咱們,還敢來惹咱?”他拍拍手槍,笑了。
“把那石匠給我叫來。”
“石匠?溜拐子了。”
“什麼?”
“昨天趁那陣亂時溜了。"
“奶奶的,便宜男你老鬼了。”孫殿英想了想,“咱自己幹。你快去準備幾噸炸藥,越快越好。通知炮兵營,午時三刻實彈演習,沒有我的命令,不準停炮。”
在一陣震破耳膜的炮彈爆炸聲掩護下,乾隆皇帝的“裕陵”被炸藥炸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