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乾隆和另外兩位後妃的棺槨已浮到石門之後,寶床上隻剩三具棺槨歪斜不定地停放在那裏。韓大保等一見到這三具棺槨,大喜過望,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一個地宮會有這麼多盛放寶貝的棺槨放入其中,直覺得這是上帝的特殊恩賜。於是,幾十名弟兄將棺槨團團圍住,並紛紛舉起利刀快斧向棺木劈將過來。一頓“劈哩啪啦”的劈砸後,三具棺槨均被劈成碎塊。有人見時機已到,彎腰伸手從棺槨中將屍骨拖出扔入汙泥之中。其中有一具女屍通體完好,穿戴整齊。兵士們將其拖出後,橫放在棺木之上,摘冠拔發,脫衣搜身,一頓瘋狂的折騰後,這具一絲不掛的女屍被推入汙泥爛水中,被隨之踏上來的皮靴幾乎踩成了肉醬。
當這一切做完後,兵士們又開始蜂擁而上,爭搶棺中的寶物。無數的商周銅鼎,漢玉浮屠,宋瓷瓶壺,金質佛像,連同大宗的玉石、象牙、珊瑚雕刻的文玩、古董、名帖字畫,古書紙扇……均被搶的搶、扔的扔,整個地宮後室燈影閃閃,人影幢幢,水聲嘩嘩,爭吵打罵之聲此起彼伏。持續了將近三個時辰後,韓大保見能拿得出的珍寶已全部搜盡搶光,才一聲令下,帶領“子弟兵”匆匆退出了被折騰得一片狼藉的地宮。
地宮之外,孫殿英派來的汽車在馮養田、梁朗先等人的監視下,早已等候多時。當最後一批珍寶被過目驗收並裝上汽車後,馮養田以軍參謀長的名義,向柴雲升部和丁庭部下達了悄悄撤出東陵,回原駐防地待命的命令。所盜珍寶全部押運到馬伸橋臨時指揮部,由孫殿英驗收後,再召開會議予以分發。
7月10日夜,孫殿英在馬伸橋臨時指揮部悄悄完成了驗寶和高級軍官們的分寶事宜後,當即命令所屬部隊連夜向順義、懷柔一帶開拔,連續三天三夜的東陵盜寶隨之落下了帷幕。孫殿英部以近30大車寶物的收獲,宣告了東陵盜案的成果和在人類文化史上留下的千古遺恨。
孫殿英、譚溫江等盜掘東陵後急於想銷贓,四處活動國內外有關人士。譚溫江等人潛入北平(今北京),暗中委托古玩商黃百川代銷珍寶,被衛戍司令部截獲。青島警察廳偵探隊在大港碼頭緝獲孫殿英部逃兵張岐厚等三人,查獲其攜帶的寶珠36顆。據張交待,其還在天津賣了10顆,得幣1200元,這46顆寶珠是在慈禧地宮撿到的。一個士兵尚且能擁有46顆寶珠,那連、營、團、旅、師、軍長所得的寶物就可想而知了。
天津警備司令部又在海關查獲企圖外運的東陵文物,計有35箱,內有大明漆長桌1張、金漆團扇及瓦麒麟、瓦佛仙、瓦獵人、瓦魁星、描龍彩油漆器、陶器等,係由某古董商委托通運公司由北平運到天津,預備出口,運往法國,所報價值2.2萬元。與此同時,在遵化截獲所謂國民政府內務部接收大員宋汝梅企圖攜帶的銅質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書用拓印條幅10塊。
在東陵案發兩個多月後第六軍團總指揮徐源泉上交東陵文物中,有金鑲鐲、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漢玉環、翡翠、紅珊瑚龍頭、花珊瑚豆、瑪瑙雙口鼻煙壺、白玉鼻煙壺等300餘件。由此可見孫殿英部所盜寶物之巨。
在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當了4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放在他身邊的一柄龍泉寶劍。此劍共5尺,劍柄特長,上雕9條金龍,象征“九九歸一”。據說,劍身如水,光華四射,而且劍周圍有一層霧氣,太陽之下,光華耀眼,令人弦目。劍身有9條龍,其鋒無比,吹毛可斷,削鐵如泥;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故又稱“九龍劍”。
據史料記載,這柄“龍泉劍”乃新疆愛烏罕、巴達克山、霍罕、哈薩克各部落派使節入朝謁見乾隆皇帝時所獻的寶物。乾隆皇帝愛不釋手,駕崩之際,特囑將此劍陪葬。沒想到,龍泉劍陪同乾隆皇帝在墓中沉睡了127年之後,竟被軍閥孫殿英盜走了。由此演繹出一個奇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