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3)

回城時,付明宇叫了代駕。張一成把他叫到了自己車上。唐曉亮打開導航,搜索著地點。

“小唐,你就沿著河道一直開,進城後,一直開到一個丁字路口,左轉就到了。”付明宇拍拍他的肩膀,“導航太煩人。還淨搞錯方向。”

小唐堅持把導航調了出來。他慢慢拐上河道,向南開去。

風景和來時差不多。接近城裏時,日民河彙入隨河。二河交彙,形成一大片開闊水麵。東武把這裏搞成了市民公園。房地產商追隨而至,圍繞公園建起了大大小小的房子。

“說吧。”付明宇看看張一成,“我知道,你有事問我?”

“你知道我想問什麼?”張一成欠欠身,側身盯著付明宇。

付明宇歎口氣,“今年開春,先後有四個老同誌自殺了。有兩個退休了,剩下的兩個也快退休了。小道消息傳得很多,說什麼的都有。但大多數人都在說,這些人在職期間,貪汙腐敗,被紀委查了。”

“咱們鑒證過了?”

“鑒證過了。都是自殺。”

“這些人彼此有交集嗎?”

“兩個人大的,算是有交集,一個老師,還有一個是我們公安局的退休老局長。四個人基本沒有什麼共同點。加上疫情防控比較緊張,上麵壓力很大,所以很快結案了。”

“最近一起,是什麼時候?”

付明宇想了一下,“得有十天多了吧。”

張一成琢磨了一下,又問道,“中間有沒有感覺奇怪的地方。”

“要說怪,那就是事前,死者家屬都沒有發現任何征兆。再一個就是,我感覺有點集中。”

“集中?”

“對,都集中在上兩個月。”

張一成沉默了。隻憑付明宇這些隻言片語,他無法作出什麼判斷。的確,當馬曉倩說到自殺時,他心裏一激靈,腦海中首先浮現出關聯的念頭。當人沉浸在某件事裏時,很容易對與此相關的字眼有敏感反應。這是人之常情。

更何況,兩地相隔三四百公裏,齊州市第一起案子與東武最後一件案子,幾乎又同時發生。跨越如此遠的距離,目標人物也難以有聯係,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張一成望望窗外。唐曉亮已經在路的盡頭左轉,再有幾分鍾就到東武公安局了。他必須盡快做出決定。

教書後,張一成經常在上課時,分析過去的案例。慢慢地,他發現,很多案子,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結論。

這個結論在張一成腦袋中生了根。解決一個疑問的答案,往往是另一個疑問。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對於案情,卻往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既然已經來了,他心中不能留有任何疑問。即便,這疑問隻是另外一個不相關的疑問。

“老付,帶我看一看這幾個人的案卷。”張一成語氣很堅定。

“你就別添亂了。你知道嗎,這就是個馬蜂窩?這些死者,除了一個老師,其他三個,可都是東武有頭有臉的人物。上麵的壓力很大,給我們的壓力也很大。”付明宇轉頭瞧著張一成。

張一成正盯著他,目光裏沒有絲毫退讓的餘地。

“好吧,好吧。怕了你了。”

張一成笑笑,“你放心,齊州市對東武沒有管轄權關係。我就看看卷宗,不會有什麼麻煩。”

“這個我知道。但你現在已經不在齊州市刑警隊了,你在H省警察學院,這個身份,有點微妙啊。誰知道,你哪天不會引用這樣的案例。”付明宇直言不諱。

“再怎麼著,我也不能害你啊。再說,即便這些案子有某種關係,但如果凶手就此罷手,我們也不可能再翻出來偵察。”

“那隻能寄希望於再死幾個人嘍。這個話,聽起來,怎麼這麼別扭。”付明宇皺著眉頭,被自己這句話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