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 漫談肖像畫(1 / 2)

第五章 1 漫談肖像畫

相傳明初朱元璋居九五之尊,召畫家為繪禦容。畫家奉命惟謹,端詳再三,始敢下筆,畫了好多幀,自以為維妙維肖,可是朱元璋總認為不像。原來朱元璋的麵容,既醜且凶,但他不願意給後世不良的印象,而又不便直說,認為不像,無非托辭而已。後來,那位畫家體會了朱的心意,重繪了一幀較端正慈祥而實則不肖的肖像,朱才滿意給予重賞。

清代費曉樓是肖像畫的聖手。有一次,為道光帝的叔父繪一像,其人眇一目,曾請許多畫家繪畫,都不愜意,原因沒有遮掩他的缺陷,而赤裸裸地暴露了。費動了腦筋,為作挖耳圖,頭部微側,蹙雙眉,閉一目,似忍著痛癢的模樣,神情活躍,成為傑構。

慈禧太後做壽,請西洋女畫家柯姑娘為她畫像。慈禧坐著,可是不耐煩坐得太久,就叫別人穿了她的衣服為代表,僅畫麵容時才坐一會,但畫麵容不是一下子就能了事的,慈禧又叫人代坐,於是畫出來的像,年輕貌秀,慈禧卻滿意稱好。

那位花之寺僧羅兩峰,筆恣古逸,深得金冬心的淵源,為技當然很高妙的了。他為袁隨園畫一像,不料畫好了送給隨園,袁認為不像,把畫像退給他,並寫了篇文章開玩笑,載於《隨園集》中,傳為話柄。

近代善作肖像畫的,蘇州有位顏純生,他是顏文梁的父親,不但畫像逼真,而衣褶寥寥數筆,卻饒有宋人鐵線描的古意。所以蘇州的舊家頗多藏有純生所繪他們先人的遺容。又我師樊少雲老人,畫像也是具有一手的。他認為畫像,要人正襟危坐一天或半天,那就剝奪了人家一天或半天的自由活動,這是一種虐政,與其這樣,不如用照片勾勒,也同樣能攝取神態。至於照片,最好是新攝的,沒有修飾過的樣片,一經加工,本來麵目便打了折扣,這確有他的道理。又胡亞光畫像,也是負著盛名的。他繪魯迅像,活繪出他老人家的藹然可親中蘊蓄幾分嚴肅的神色,非常適合,各刊物紛紛製版刊登著。我又看見他為夏敬觀詞翁畫一像,端坐石上,凝靜可喜。又張公威為黃藹農繪一像,濯足清流,意態悠然,那簡直不是一幅肖像,而是十足的人物畫了。

所謂遺容,即俗稱的喜神。現在大都用照相放大,已往都是繪畫的。雖其人生前沒有一官半職,但喜神什九是箭衣外套,掛著朝珠,儼然顯爵,這是封建思想的表現,也是喪儀中不可或缺的。每逢新年,堂上例須懸掛三代祖先的喜神。喜神前供著幹果清茶,親戚來拜年 ,先要瞻拜喜神,作為一種禮節。有的生前既無照相也沒有繪過圖像,為了必備喜神,於是乘死者未殮之前,請畫工圖其麵貌,名為揭帛,原來死者以帛掩麵,圖時揭去,因有此名。當時有位高桐軒對這很有研究,曾輯有《傳真畫像》一文,都是切中肯要之談。最滑稽的,其人生前既無照相和圖像,死了又沒有揭帛,子孫為了追念先人,有所憑藉,就向畫像鋪中的百像圖選擇一幀麵目依稀仿佛的,便購買來權作若父若母的遺容,也就香花供奉了。

前輩姚寒秀老人,為王文韶相國的孫婿。他告訴我:“文韶公逝世,所繪遺容,有三幀之多,一跪,一立、一坐,因清帝遣專員來吊唁,稱為天使,為迎接天使,遺容所繪是跪的,以盡臣禮。同列於朝的高官來,那就懸立像。其他客來,遺容就是端坐的了。凡祿位和文韶公相等的,都有這樣三幀的準備。”

謝翔,號海上閑鷗,擅畫人物,但不輕易為人畫肖像。唐腴廬的父親乃安,要他畫照,他卻不過情,曾為乃安繪著一幀,神情更勝於照相,蓋照相僅得其肖,閑鷗進一步而得其妙,乃安視為瑰寶,懸諸室中,賓朋見之,沒有個不稱歎的。閑鷗有一次過裝池家,見有某畫家為海上閑鷗寫照,他大為訝異。後經探詢,才知道這海上閑鷗姓黃,是曾滌生幕府中人,恰和他的別署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