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 新舞台與潘月樵
舊上海的新型京劇院,以新舞台為首創。其時十裏洋場,最為繁榮,為營業計,當然院址設在洋場上為宜。但主持其事的沈縵雲、姚伯欣、張逸槎等,不願托庇於西人勢力之下,便故意購地華界南市十六鋪建造劇院。奈縵雲、伯欣、逸槎對於戲劇都是門外漢,便與複月珊、潘月樵相商,請他們前赴東瀛,參觀新型劇院。歸後由逸槎打圖樣,建造圓形無柱的新舞台,一方麵裝配布景,特聘張聿光為布景繪畫主任。開幕後,一般有周郎癖者,覺得耳目一新,趨之若鶩,南市市麵頓時熱鬧起來。
諸演員中,以潘月樵頭腦較新。他是揚州甘泉人,嗓音稍帶沙啞,因此演戲時輕唱重做,成為著名的做工須生。如《四進士》、《明末遺恨》等,為他拿手傑作。他也編演時裝新劇,以賑各地水旱災荒,有時運其妙舌,作一番演說,為災民請命,說得激昂慷慨,觀眾被他感動,紛紛把銀元拋向台上,頃刻千數,即交賑災會以救災民。又辦榛苓學校,使梨園子弟貧而不能入學的,個個都有讀書機會。當時前清大吏岑春煊知道了,為之表揚,頒給他銀質賞牌。我曾目睹這塊牌子,約長三寸,寬一寸有半,正麵配著玻璃,為岑本人照相,肥頭胖耳,雙目細小,蓄八字須,頭戴瓜皮帽,身穿大馬褂,神氣十足。反麵上端作二龍搶珠,下麵文字,有雲:“太子少保前四川雲貴兩廣總督郵傳部尚書岑為伶人興學救災,醒世驚俗,特製此牌以示表彰,俾戲曲改良,觀感易於進步,此亦助風教勵同胞之一端,有厚望焉。特贈小連生,宣統三年二月吉日。”按小連生是潘月樵的藝名。
潘月樵還有值得提及的事。當時消防工作腐敗,逢到失慎,一般救火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不先撲火,卻搜箱倒篋,攫取飾物細軟,以飽私囊,因此施救延遲,致殃及鄰屋,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潘有鑒於此,便組織新舞台諸演員和職工,成立義務消防隊,他自任隊長,力挽頹風,從此市廛居戶,紛紛稱頌。
辛亥革命之際,南京已下,上海商團欲謀響應。潘固商團團員,當然起先鋒作用。其時陳其美冒險入高昌廟製造局,向總辦張楚寶曉以大義,勸掛白旗,不料張頑固成性,拍案大怒,立命守卒把陳捆綁,懸在一株大桂樹上。潘月樵與新舞台夏月珊以及商團中激烈分子錢化佛、王伯揆等待消息,不見陳其美蹤跡,知有變故,便決定舉事,由潘斥資購美孚火油一箱,攜至製造局對麵的一個板木工場。這工場原本專為製造局裝置彈藥的,此時風聲鶴唳,局中所製彈藥不多,工場無形停頓。潘月樵、錢化佛、王伯揆等破門而入,把火油灌在木花柴上,點著火,熊熊烈烈的燒起來,大家高聲喊殺,持槍猛攻製造局大門。潘等擅武藝,腰腳矯健,越牆而入,張楚寶驚惶失措,從邊門遁走,於是釋放陳其美,製造局遂入商團之手,上海旋告光複,陳被舉為滬軍都督。後來孫中山對潘嘉獎備至,親寫一匾額給他。潘把這匾額懸諸梨園公所中,以為革命紀念。
袁世凱帝製自為,潘月樵深被袁黨所仇視,他為安全計,脫身戲劇界,匿居常熟虞山。他的夫人是常熟人,便把常熟作為第二故鄉。目擊時艱,中心憤鬱,後死於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