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幕府和周邊各藩前前後後派出了上百名密探,甚至還有仙台藩的人馬,他們都想查探北海鎮在這裏搞什麼,結果沒一個能活著回去。
萬造忍著笑意,對熊本藩的使者沉聲道:“各位,這件事說起來還是你們的責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你們不給老百姓活路,就別怪他們反抗。不過麼,這事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在座眾人一聽,都抬頭看向萬造。就見他抬手示意,身後的一名助手便將十幾本小冊子分發到各藩使者手中。大家接過來一看,就見封麵寫著幾個大字:“農業協同組合辦法--試用版”。
嗯?眾人急忙翻開,就見第一章總則的第一條上寫著,本辦法旨在通過促進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增進農業生產力和提高農業者的經濟社會地位,以期實現九州地區的繁榮發展。
此時就聽萬造道:“諸位今天先好好看一下,明天我們再談。”
於是諸藩的使者便帶著冊子回去連夜苦讀,雖然冊子裏用詞都是平鋪直敘,然而因為有不少新名詞,這些人裏有看完後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的,當然也有個別人看出了北海鎮的野心。
深夜時分,來自毛利家的使者將冊子翻來覆去看了幾遍後,終於明白了過來,隨即便是冷汗直冒。“我的老天!他們這是打算將整個九州島的農業控製在自己手裏啊!”
沒錯,當“天明饑饉”過去了六年,自然災害對農業的影響進入尾聲之時,趙新的另一個計劃也準備開始實施。
別誤會,他沒打算奪取統治權,因為這樣做毫無意義。趕走一幫米蟲,換上來的可能還是一幫米蟲。他要做的是控製基層鄉村,通過控製農業來完成對島國經濟的全麵控製。而九州,就是他選擇的試驗田。
這幾年北海商社之前雖然投放了大量北海元進入島國市場,可基本上都是在石卷港、江戶和大阪等大型商業城市流通,借助商品傾銷和大額借款來實現盈利,很難滲透進島國老百姓的日常。
問題是幕府也不傻,北海鎮套取黃金,“兩替屋”的金銀比價行情肯定會變化。鬆平定信采取的手段就是限製北海鎮進口商品數量,提高“金紮”和“銀紮”的流通比例,控製兌換。
趙新和陳青鬆商量這事已經小半年了,兩人不約而同都將目光轉向了農村。
按照島國的幕藩體製,農民年貢米的繳納方法實行的是全村一並交納的“村稅製”。農戶以村落為單位,將年貢米一次性在指定地點交給代官。年貢米都交納完畢後,藩主將屬於自己和家人開銷的部分留下,並按照分封的約定額將石米依次逐級分發給家臣團裏的每一個武士,再將剩餘的部分以及留作財政的大部分運往大阪的“藏屋敷”發賣。
因為各村的年貢是固定的,所以這裏麵就有了操作空間。比如某村的一塊三町三反九畝二十四步的田地在官廳的地帳上,應繳納的貢米是33石8鬥2升7合7勺2才大米。
在他和陳青鬆製訂的計劃裏,北海商社將作為“農業協同組合”的發起人,出資成立農業合作總會,各藩下屬的自然村均為子會,村裏的農戶全部都是子會的成員,每人都有股份,不得轉讓。
農民每年種什麼作物、怎麼種,各藩的官廳不能插手,一切都由總會決定。
到了繳年貢的時候,農業合作總會將按照當年大阪和江戶的投標米價直接折算成錢付給各藩的官廳,至於土地上具體種了什麼、收成是多少,跟官廳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而與此對應的,農業產品的運輸和流通將全由總會控製,藩主們設在大阪專門用於賣米的藏屋敷將被甩出這個流通過程。由此,總會就掌握了農產品的定價權。以往九州農產品的定價都是被大阪的藏屋敷控製,而以北海商社的實力,那些米商自己就會跑上門來進貨。
如此一來,一邊是大量北海元湧入藩主和武士的口袋,他們不管是奉公也好,生活也罷,都會將這些貨幣在市場上換成生活必需品;而另一邊則是米商和其他農產品經紀人付出大量的黃金白銀從總會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