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翻地覆的巨變(1949~1952) 第一節新民主主義政治在全國的推廣(1 / 3)

第一章天翻地覆的巨變(1949~1952) 第一節新民主主義政治在全國的推廣

一、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中國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裏程碑。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艱苦探索、卓絕奮鬥,終於擺脫了外來壓迫和國內戰亂,迎來了民族獨立和國內和平。它表明:馬克思在一個世紀前所做的關於不久的將來,在亞洲最封建最落後的中國有可能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預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65頁。】,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成活生生的現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僅使中國曆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而且具有重大而深遠的世界意義。美國學者莫裏斯·邁斯納(Maurice

Meisner)曾將中國革命與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和1917年的俄國革命相比較,認為盡管中國革命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但就其對舊製度的政治破壞性以及社會創造性而言,這三場革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都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美)

莫裏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前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頁。】。事實上,一個雖然貧窮落後但卻擁有眾多人口、無盡潛力、生氣勃勃的新中國的崛起,以及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能不令舉世矚目和震動,無論這種反應是出於友好,還是出於敵意。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對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展規律獲得了明確的認識。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並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既不同於歐美的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同於蘇聯的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是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亦即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無產階級思想亦即共產主義思想指導下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相結合,這就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就是我們要造成的新中國”【《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合訂本,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669頁。】。毛澤東關於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構想,首先在各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區進行了局部實踐。隨著全國性政權的建立和新民主主義製度向各地區的推廣,中國社會結構便實現了全麵轉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於是,中國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民主主義國家,亦即人民民主國家。不過,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從屬於社會主義體係的,或稱之為過渡階段,它必然要走向社會主義,從而預示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不是一次性的。

就這樣,有著悠久曆史傳統的中華民族和遼闊的中國大地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雄視百世的時代——毛澤東時代。這個時代的方方麵麵都是與偉人毛澤東的名字、思想、業績乃至失誤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對於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毛澤東的名字就是理想、信念、真理、勇氣、智慧和勝利的象征,對毛澤東發自內心的尊敬、熱愛、信任,以後逐步演變成宗教迷信般狂熱的個人崇拜。這個時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全國的指導思想,毛澤東的理論觀點、現實指示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必須不折不扣地、雷厲風行地貫徹執行。毛澤東的思想、意誌和身影主宰了、支配了、覆蓋了中國政治、經濟、文教、外交、國防、意識形態等一切領域,以至深入到數億人與幾代人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尤為重要的是,從1949年到1976年,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和曆史進程的影響,更是無人能夠與之相比。毛澤東時代既有激情澎湃的社會經濟改革的凱歌高奏,為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奠基的宏圖壯舉,也有忽視經濟規律、忽視民主化法製化建設而導致的曆史悲劇。

毛澤東(1893~1976),乳名石三,字潤之。這位出生於湖南湘潭縣韶山衝的普通農家子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曆。幼年時讀過6年私塾,種過兩年田,16歲才去上高小,繼而入省會長沙讀中學和在省圖書館自修,武昌起義期間又投筆從戎,過了半年軍營生活。1918年夏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後,他先是到北京參與組織青年赴法勤工儉學,並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了幾個月的管理員,後回長沙在修業小學教曆史,27歲時應聘擔任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的主事(校長)。

毛澤東從小即養成了好學勤思、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同情貧弱的品性,傾心於造反的下層英雄。在離開家鄉到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的半年中,他產生了救國救民的思想,認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隨之一心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社會改造的道路。五四運動前,毛澤東在思想上尚處於探索階段,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使命感和政治責任心。特別是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的5年半,他從體質、知識、品格、能力、意誌等各個方麵加緊磨礪和充實自己。如冬天洗冷水浴,電閃雷鳴時去野外;遍讀一切所能搜求到的新式書報,並加以分析、批判、選擇;創辦工人夜校,精心為失學的工人服務;暑假周遊洞庭湖濱5縣,了解社會實情;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發起成立進步團體新民學會,並為會員規定了5條戒律: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

五四運動期間,新民學會發展成為突出的革命團體,而毛澤東則成為湖南地區反帝反封建運動的著名領導者。當時,毛澤東的思想初戀仍很不穩定,他追求的似乎是一種激進的混合型的空想社會主義,其中既有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又有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既有北美流行的工讀主義,又有來自日本的新村主義。此外,他還受到胡適的實驗主義的影響。當他的新村實驗失敗後,他並沒有灰心氣餒,而是充滿了新的希望、憧憬和信心【參閱黎永泰:《中西文化與毛澤東早期思想》第8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他在其後所寫的《沁園春·長沙》一詞,正是他那段時間心境的生動映現: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經過五四運動狂飆的洗禮,毛澤東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折。他迅速地拋棄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追求,轉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亦即科學社會主義的信仰,成為中國共產黨少數最早的成員之一。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在參與中共領導工作的同時,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並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和國民黨中央機關刊物《政治周報》主編,對於打擊國民黨右派的破壞活動和推動北伐戰爭發揮過重要作用;尤其在培養農村革命幹部和領導湖南農民運動方麵功績卓著,聲譽雀起,並為中共積累了豐富經驗。國民革命夭折後,為了尋求一條新的、中國式的革命道路,毛澤東通過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部隊向井岡山進軍,以及創建中央農村根據地和中央工農紅軍的鬥爭實踐,進行了大膽的實事求是的理論探索,逐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和全國政權的獨特革命戰略。但這一戰略最初在黨的領導層“曲高和寡”,他也因此遭受到一係列打擊。據他自己回憶:“三次‘左’傾路線時期給我的各種處分、打擊,包括‘開除黨籍’、開除政治局候補委員、趕出紅軍等,有多少次呢?記得起來的有二十次。”【《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9月10日),《黨的文獻》1991年第3期。】

第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慘重失敗,從反麵證明了毛澤東的正確。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從轉變軍事路線入手,樹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並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各自個性風格不同而又互補的中央領導集體。從此,剛過不惑之年的毛澤東如魚得水,以他的大智大勇指引中國革命擺脫一次次危機和困境,邁向一個個勝利和輝煌。

曆史事實已經確證,毛澤東是偉大的思想理論家和革命實踐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最傑出的領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掌舵人。當然,毛澤東是通過黨、軍隊、群眾來創造曆史的,但是假若缺少了毛澤東,中國現當代的曆史就會是另一個樣子。正如鄧小平所說:“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問》,《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頁。】因此,新中國成立後的時代以毛澤東的名字為標誌就是理所當然的。後來的曆史事實證明,毛澤東從55歲開始執掌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政權,直至他83歲撒手塵寰,27年間,古老的中國大地發生了從未有過的、最為震撼人心的曆史變遷,處處都打上了毛澤東及其思想個性的鮮明印記。

不同的偉人有著不同的個性,而不同個性的偉人賦予時代的色彩也大異其趣。毛澤東意誌堅定,性格倔強,好鬥好勝,從不認輸,具有勇往直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他曾說他的身上有些虎氣,也有些猴氣,以前者為主1966年7月8日毛澤東在武漢致江青的信。;他像農民一樣講求實際,注重實踐,又如知識分子般博覽群書,熟悉中國的文化典籍,尤其喜好哲學和文史。在宇宙觀人生觀上,“動”、“鬥”哲學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他討厭傳統文化所側重的和諧、不爭、守成、世故,強調矛盾、對立、變化、鬥爭。在他看來,事物的發展往往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浪潮”和“運動”所推進,鬥爭便是曆史和人生最有創造性的狀態,“不鬥爭就不能進步”1975年12月31日毛澤東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女兒朱莉·尼克鬆·艾森豪威爾夫婦的談話。毛澤東還是一個具有浪漫氣質的詩人。其詩作才情橫溢,豪放灑脫,氣勢磅礴。作為哲人和詩人政治家,他那獨特的進取個性、鬥爭意誌、超凡想像和執著的情感,曾為他增添了光彩照人的人格魅力,也為他從事的事業譜寫了一篇篇傑作。

然而在建設時期,毛澤東卻在相當程度上自覺不自覺地以哲人的玄思和詩人的想像來進行治國決策,指導政治實踐,表現出過分推崇“動”、“鬥”哲學,片麵強調主觀意誌力量,刻意追求超現實的理想世界。這就混淆了革命與秩序、主觀與客觀、精神與物質、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區別。塗上了一大敗筆。

二、春潮激蕩的開國歲月

在新中國成立的禮炮聲中,人民解放軍正人不下鞍,馬不停蹄地向華南、西南進軍。1949年10月14日解放廣州,11月13日解放重慶,12月27日解放成都。次年2月進駐昆明,5月1日解放海南島。10月又發起昌都戰役,殲滅西藏反動武裝5700餘人,打開了進藏門戶,逼使西藏地方上層集團內部發生分化。

1951年5月23日,經過談判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接著,人民解放軍入藏部隊從四川、青海向拉薩進發。有著120萬平方公裏土地的西藏,當時沒有一寸鐵路和公路,但人民解放軍借助於牲口,克服重重困難,於10月進駐拉薩。至此,除台灣和附近島嶼以及香港、澳門外,中國大陸實現了真正的統一。

國民黨正規軍被消滅後,大陸上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政治土匪和國民黨的殘兵敗將。他們躲進深山老林或流竄於偏遠地區,繼續頑抗。1950年春荒期間,川、桂、滇、湘等省匪情猖獗,並不斷出現武裝暴亂。他們襲擊解放軍和地方人民政府,殺人越貨,斷路截糧,極大地妨礙了新政權的工作,擾亂了社會秩序,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此,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立即向全黨全軍和全國各地發出指示,要求堅決剿滅和鎮壓土匪暴亂,建立革命新秩序。人民解放軍迅速調派兵力,對盤踞在上述省區內的武裝土匪進行大規模圍剿。一場全國性的剿匪反霸鬥爭很快開展起來。經過一次次艱苦激烈的戰鬥,解放軍的剿匪行動獲得成功。據統計,到這一年年底,雲南軍區共消滅土匪6200餘人,並將一度被土匪占領的10餘座縣城全部收複。該軍區還於1951年夏季實施了兩次圍剿作戰,擊敗了逃緬(甸)國民黨軍殘部上千人的武裝進攻,粉碎其妄想在雲南開辟遊擊區的企圖。從1950年初開始到1953年,整個西南軍區共殲滅匪特116萬多人【《中國九次大發兵》,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131頁。】。大陸上反革命武裝的最終被消滅,使中華大地實現了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由鴉片戰爭開其端,中華民族飽受西方列強的欺淩長達百餘年。新中國建立後,采取各種堅決果斷的措施,廢除了過去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收回了中國海關和關稅的自主權。同時要求外國居留民向新政權注冊登記,限製並監視其活動和外出。1950年後期至1951年,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西方侵略勢力被驅逐出中國。繼之又按照不同的情況分別采取管製、征用、代管、轉讓等多種形式將外國在華資產、企業收歸國有。中國的民族獨立已成了千真萬確的事實。“自從1842年以來,中國的政治家和政府以及傳統和現代的民族主義者都曾發誓要甩掉外國的枷鎖,但是,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現代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顯示出自己有這種能力的政府。”【(美)

莫裏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後毛澤東的中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頁。】

是的,1949年的勝利帶來了一個新中國,一個前所未有的統一、和平、獨立的中國。同時,“1949年的勝利還帶來了一個社會平等的中國,地主、官僚被徹底打倒,工農勞動階級揚眉吐氣,經濟收入、財產分配、社會地位、政治待遇甚至在稱呼、禮節等等各方麵,廣大人民空前地相對平等。這些都標誌著50年代初‘解放’一詞帶來的社會含義:經濟恢複,政治清明,秩序穩定,人民團結,社會風尚和道德水平顯著提高。這是充滿了理想和希望的開國時期,這是馬克思主義經由一場蕩滌舊社會、打倒剝削者的革命之後帶來的新鮮氣象的勝利時期。”【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182頁。】作者在上引一段話之後接著又說:“可是,這一切並沒有繼續長久,曾幾何時,大體在積累了數年之後,而以1957年為轉折點,整個社會就逐漸陷於緊張、痛苦、匱乏、貧窮以至到最後的‘史無前例’的動亂之中……”

物換星移,春潮激蕩。“解放了”,這一50年代初使用頻率最高的言詞,精煉而準確地表達了億萬人民祖祖輩輩追求的目標得以實現的幸福感、自由感、輕鬆感以及歡欣鼓舞的心情。試想各大、中、小城鎮和鄉村的人們搖動彩旗,呼著口號,敲鑼打鼓,簞食壺漿迎接人民子弟兵到來的動人情景;試想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廣場由人流、車隊、旗幟、橫幅、鮮花、燈飾、領袖畫像等彙聚成的喜慶的海洋,以及由口號聲、鞭炮聲、軍樂聲、鑼鼓聲、禮炮聲等交織起來的巨大的聲浪,你就不難理解“解放”一詞對於中國人民意味著什麼。隨著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腳步,慶祝解放的狂歡浪潮遍及全國。《東方紅》的旋律成了當年最美妙動聽的旋律,《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成了當年最普及的歌曲,腰鼓、秧歌舞成了當年最時興的歌舞。感受時代脈搏最銳敏的詩人,用一首首激情燃燒的讚歌來分享人民的自豪和喜悅。參加過人民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胡風,以無比的敬仰和真誠寫出了《歡樂頌》,抒發了廣大人民的心聲。他唱道:

……

毛澤東!毛澤東!

中國第一個光榮的布爾什維克/

他們的力量/

彙集著活在你的身上/

你抓住了無數的河流/

他們的意誌/

彙集著活在你的心裏/

你挑起了這一部曆史/

……

是的,誰也無法否認,1949年是一個曆史的分水嶺。曾經一身蒙塵、遍體瘡痍的千年古國,終於由此而舊貌換新顏。她有了新的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的國旗:五星紅旗;新的國徽:紅黃色的齒輪、麥稻穗、五星綬帶環繞著天安門;新的國歌:表達民族危機意識和反抗壓迫、自強自立精神的《義勇軍進行曲》;新的國都:曆史文化名城北京;新的國慶節:10月1日。

為了清除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樹立樸實、奮進、健康、向上的新的社會風氣,新中國成立伊始就進行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社會改革。

1.娼妓製度的根除

娼妓製度是階級社會的衍生物,是剝削階級蹂躪婦女、滅絕人性的罪惡製度。解放前,北平、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各大、中、小城市都有為數不等的妓女。妓院公開登記,掛牌營業,照章納稅。當時僅上海登記的妓院就有800家,妓女達9000餘人;如果再加上未登記的暗娼,估計上海妓女總數高達10萬人左右。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下決心徹底鏟除醜惡的娼妓製度。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通過了封閉妓院的決議。當日晚,以公安部長、北京市公安總局局長羅瑞卿為首的“封閉妓院總指揮部”,指揮27個行動小組、2400名幹部和民警,迅速包圍了北京各妓院,宣布封閉所有妓院,其財產全部沒收,作為救濟妓女之用。至次日淩晨,全市224家妓院已全部封閉,集中妓女1268人,加上以後陸續收容的,共1316人【北京市公安局編:《北京封閉妓院紀實》,中國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同時逮捕和集中了全市所有妓院的老板、領家、鴇兒,並通過人民法庭對其繩之以法,罪大惡極的予以處決。新政權還成立教養院、教養所,組織妓女學習文化、政治和生產技能,改造思想,提高覺悟,並幫助她們醫治性病,回家或結婚,使她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婦女。此後,上海、天津等各城市都參照北京的方式,陸續開展了封閉妓院,教育改造妓女的工作。“千年的冰河開了凍,萬年的枯樹發了青”。短短的幾年內,醜惡的娼妓製度被徹底根除70年代末,娼妓又死灰複燃,重新成為社會一大公害。又經過10多年的努力,性病也在中國大陸絕跡,被西方新聞媒體稱讚為“東方的奇跡”。

2.禁絕毒品,取締賭場

自19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強行向中國輸入鴉片以來,煙毒屢禁不絕,貽害無窮。朝野上下,以至僻壤邊陲,隨處可見供人吸食鴉片的煙館和萎靡不振的煙鬼。全國剛解放時,癮君子的人數仍高達2000萬,還有1000萬罌粟種植者、50萬販毒者【呂延煜:《天堂與地獄》,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頁。】。1950年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嚴厲禁止種植、販運、製造、出售、吸食,違者從嚴治罪。各地方政府聞令采取行動,堅決打擊。如上海成立了肅清毒品委員會,先後取締31多個製毒場所,逮捕煙毒犯16397人,繳獲鴉片23600兩、海洛因4900兩、吸毒工具6000餘件,判處60多個大毒犯死刑。同時政府大力宣傳戒煙戒毒,對吸毒者集訓教育,並免費或減價提供戒煙戒毒藥品進行醫治。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發動了一場全國規模的“禁毒運動”,成效更為顯著。據統計,1949年至1953年,全國各地人民法院共判處毒品案22萬件,依法懲辦了8萬多名製販毒品的罪犯,其中有800餘名罪大惡極的被處以死刑【歐陽濤、陳澤憲:《煙毒犯罪及對策》,北京群眾出版社1992年版,第187頁。】。至此,舊中國曆屆政府對之無能為力的煙毒在新中國被完全禁絕。

與妓院、煙館一樣,賭場是舊中國的又一公開罪惡場所。以上海為例,除了多處跑馬廳、跑狗場以及回力球場都是臭名遠揚的大賭窟外,還有形形色色的賭台、“總會”、花會、公館賭場。賭博花樣不僅有傳統的馬吊、牌九、麻將之類,還有洋撲克、彩票、跑馬、跑狗、回力球大獎賽、“吃角子老虎”、摩拿哥·蒙特卡洛式輪盤大賭等,流毒社會,危害甚烈。解放後,人民政府下令取締了各種賭場和賭博行業。上海跑馬廳場地先後修建成人民廣場、人民大道、上海圖書館、上海體育館等;回力球場則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個運動場——上海體育館【上海市文史館編:《舊上海的煙賭娼》,百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97、124頁。】。人們切身感受到:“換了人間!”

3.婚姻家庭製度的變革

建國前後,曆史上遺留下來的男尊女卑的舊觀念和封建婚姻家庭製度依然存在,包辦買賣婚姻、童婚、早婚、納妾、禁止寡婦再嫁等陳規陋習還相當普遍,因受迫害而致死的婦女時有所聞。據山西50多個縣的不完全統計

,1949年1月至10月發生婦女人命案即達464起,其中被直接迫害致死的占25%,因不堪虐待而自殺的占20%。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婦女的解放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並將其視為整個革命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新中國一成立,頒布的第一部重要立法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新婚姻法共8章27條,其基本原則是

: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及子女利益。該法明確禁止重婚、納妾、童養媳,禁止買賣婚姻和幹涉寡婦婚姻自由,並對夫妻間的權利與義務、父母子女間的關係、離婚以及離婚後子女的撫養教育和財產處理做了具體規定。人民政府還先後發出關於保證執行婚姻法、關於檢查婚姻法執行情況的通知,督促各地予以貫徹。

通過新婚姻法的廣泛宣傳、教育和實施,砸碎了套在婦女身上的枷鎖。她們開始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享有同丈夫和其他男子平等的地位;自主婚姻顯著增加,一大批舊式的不合理的婚姻關係被解除;眾多婦女的身心獲得解放,新型的家庭關係逐漸形成。

4.樹立新的社會風尚

中國共產黨作為新的執政黨,比以前更加重視黨風和政風建設。中共中央號召全黨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奉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各級國家幹部做人民的勤務員。當時,國家幹部仍實行供給製,待遇菲薄,絕大多數能與人民同甘共苦,生活儉樸,堅決摒棄了舊中國腐敗的官場惡習。人民政府吏治清明,秉公辦事;人民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深受平民百姓的尊敬和信賴。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軍民關係十分融洽。毋庸置疑,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以其廉潔清正的黨風政風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起了率先垂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