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戍邊宿將 第3章戍守邊疆(1 / 2)

第一篇戍邊宿將 第3章戍守邊疆

開元中後期,郭子儀先後在南睦和西域任職,擔任邊州軍政官員。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控製天山南北兩路,是唐朝西北邊臉的門戶。部子儀在駐屯戍防和邊疆戰事中,鍛煉指揮才能,稱雙吏幹經驗,成為邊務練達的高級將領大約在開元十五年(727)以後,郭子儀離開京城長安,踏上了他一生中漫長的戍邊旅程。他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先後任職的桂州、北庭、安西、朔方、單於府、豐州等府州,都屬於唐朝的邊疆地區。桂州(廣西佳林)屬嶺南道,距京城3705裏路程。嶺南道地處偏遠,人口稀疏,荒陋落後,北方人無不視南下任職為畏途。由於嶺南是侄、僚、蠻、漢等多民族雜居地區,唐初即實施郡縣之製和羈魔之製並行的統治方式,設置都瞥府,築城置軍,作為鎮撫控製的據點。州縣長官則由當地的馮、寧、韋、黃、依姓等豪強大族擔任。其州縣大多無城郭,而以豪族首帥在嶺洞險要之地修築的塢堡第宅為治所。這些地方豪強都是聚族而居,擁有私兵,據險而守。各家豪族之間多以聯姻方式互結盟援,又常為爭奪地盤而恃強淩弱,相互攻擊。雖名列李唐版圖,實為豪強大族的世襲領地。

都督府是唐初於“緣邊及襟帶之地”設置的軍政機構,“掌所管都督諸州城、兵馬、甲仗、食糧、鎮戍等廠)即統籌管理轄區內的鎮防事務。其長官都瞥之下,有別駕、長史、司馬為上佐,輔助管理各項軍政事宜。郭子儀擔任都督府長史和經略副使,是邊疆府州中職責重要的官員。經略使屬於差遣性質的軍政官員,負責安撫蠻、但,平定叛亂。經略副使則協助其上司履行職責。唐朝前期,由於中央政府在嶺南地區奉行“懷之以德”的統治原則,政治上對豪族大姓恩威並用;經濟上興修水利,推廣中原的生產技術;文化上傳播孔孟儒教,基本上保持著穩定的局勢。雖然時有酋帥起事稱亂,但均遭殘酷鎮壓郭子儀在氣候溫濕、草木蔥籠的南方任職屆滿後,子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被調往沙漠浩瀚、千旱少雨的西域地區。

北庭和安西兩都護府分處天山南北。北庭府距京城5270裏;安西府更遠在北庭府西南2000裏。天山山脈高峻積雪,山南山北自然地理條件多有不同。山南的圖倫碉(塔克拉瑪幹大沙漠)邊緣的南北兩條交通線上,分布著一塊塊依靠高山融雪滋潤的綠洲,水草豐茂,從很早就生息著從事農耕的城邦居民。

唐朝政府在這些綠洲上設置軍鎮,駐兵防守。就能控製住整個山南地區。

天山之南屬安西都護府(新庫車)統領。其轄區內的焉譽(新疆焉首)、龜茲(新疆庫車)、於聞(新疆和田)、疏勒(新疆喀什)四座軍鎮,在唐朝前期,是控製西域,屏衛河西,南拒吐蕃,北扼西突厥.確保東西方之間“絲綢之路”暢通的重要據點。既有政治和軍事上的意義,又有通商貿易和文化交流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