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璀璨明珠 3.籌建緣起
早在法門寺地宮發掘清理階段,各級政府領導便極為關注法門寺的情況,多次來到考古現場視察,召開會議醞釀寺院的擴修和寶塔的重建。伴隨佛指舍利的發現和大批稀世珍寶的出土,更多的人慕名而來,迫切要求一睹法門珍寶的豐采。於是,修複法門寺的呼聲日漸高漲,並迅速提上議事日程,法門寺博物館的興建問題也擺在人們的麵前。
1987年5月29日,在陝西省政府黃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首次向世界公布了法門寺考古成果這一令人震驚的喜訊:
“女士們,先生們,我在這裏鄭重宣布:最近在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塔基地宮中,發現了唐代所深藏後迷失千年之久的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和供養舍利的大批唐代珍貴文物。
這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趙樸初感謝陝西省各級政府和文物工作者及有關工作人員為發掘和保護這些佛教文物所做的努力,並代表中國佛協宣布:
“我們完全支持政府重修法門寺,利用現代技術珍藏佛指舍利和這批珍貴文物,中國佛教協會決定為修複法門寺捐助人民幣10萬元,聊示拋磚引玉,希望各地佛教徒和各界人士關心協助,以期修複工作早歡厥成。”陝西省副省長孫達人同誌宣布:“為了保護好法門寺及珍貴文物,省政府決定撥出專款,加緊整修,力爭1988年5月23日(農曆四月初八,即佛誕日)向國內外開放。”
同年6月5日,省政府召開法門寺出土文物保護利用臨時協調小組擴大會議。在這之前,國務院曾專門召開會議研究法門寺出土文物保護及法門寺旅遊區的開發問題。
根據國務院指示,結合法門寺實際情況,會議研究了盡快進行法門寺建設的有關事項,明確提出了“妥善保護稀世珍寶,集中反映它的曆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就地保護和利用”的原則,做出了“建設法門寺旅遊區,重修法門寺、建立法門寺博物館”的決策。
對於法門寺建設工作,會議研究:從有利於法門寺文物保護和利用,有利於落實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有利於發展陝西省文化旅遊事業出發,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分期建設,逐項實施。確定第一期建設必須完成寺院西側的文物庫(即博物館),建築風格應與寺院及出土文物相協調,在原址修複明塔,原地宮完整保留,並為開展宗教活動留有適當的地下空間,完成法門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法門寺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項具體規劃設計實施方案要分工負責,盡快完成。一期建設投資控製在1200萬元之內,要求於1988年5月23日前建成,初步形成接待能力,基本具備對外開放條件,以推動陝西省西線旅遊事業的騰飛。7月1日,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寶雞市政府負責法門寺全部建設工作,要求省級各部門積極協助,密切配合以便工程順利進行。7月12日,寶雞市政府在扶風縣成立法門寺總體建設領導小組和法門寺總體建設指揮部,由寶雞市副市長張慎行任領導小組組長,扶風縣縣長周東晗和寶雞市建委主任者建國任領導小組副組長,並由者建國兼任總體建設指揮部總指揮。7月21日,在省政府召開的專家評審會上,西北建築設計院承擔的“法門寺出土文物保護展覽工程方案設計”、“修複法門寺工程設計”獲得通過,並進入施工圖設計。9月10日,法門寺第一批建設項目破土動工。11月10日,法門寺總體建設一期工程珍寶閣動工。
1988年3月27日,省政府辦公會議在法門寺召開,副省長張斌、孫達人等參加會議,研究了法門寺建設與開放問題,決定法門寺開放推遲到國慶節以後。4月17日,法門寺舉行真身寶塔重建奠基儀式。5月10日,法門寺博物館陳列工程珍寶閣竣工。6月16日,法門寺總體建設一期工程舉行竣工典禮,全國政協副主席馬文瑞、陝西省委副書記牟玲生、省人大主任李溪溥、副省長孫達人等到會並剪彩。9月29日,由孫達人副省長主持的省長辦公會議在扶風縣召開,決定11月9日法門寺正式對外開放,會上成立法門寺對外開放領導小組,由寶雞市市長李均擔任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