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璀璨明珠 2.考古奇跡(1 / 1)

一、璀璨明珠 2.考古奇跡

解放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維修加固法門寺寶塔。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政府公布法門寺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扶風縣政府成立法門寺文管所。次年,省政府撥款維修大雄寶殿、銅佛殿、西方三聖殿和鍾鼓樓,使千年古刹煥然一新。1981年8月24日,法門寺真身寶塔在連綿陰雨中半壁坍塌。1984年初,西北大學曆史係與扶風縣博物館成立法門寺聯合調查組,首次清理塔上珍貴文物。同年,法門寺正式恢複僧人管理。

作為法門寺的標誌和象征,法門寺不能沒有塔。1986年12月,經國家文化部批準,陝西省政府決定由省宗教局、省文物局、寶雞市政府、扶風縣政府籌款80萬元,用於拆除殘塔、重建法門寺真身寶塔。隨後,由扶風縣副縣長李宏禎、文化局局長韓金科、縣博物館館長淮建邦等組成修塔領導小組及修塔辦公室,具體負責修塔事宜。

1987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在拆除殘塔、清理塔基時,使沉睡地下1113年的法門寺唐代地宮重見天日,兩千多件大唐皇室珍寶簇擁著舉世無雙的佛指舍利橫空出世,發出耀眼的光芒,法門寺在一夜之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不但等級高,品種多,有的甚至完好如新。這次唐皇室器物集群性發現,為我國唐代考古發掘所僅有,在社會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美術史等方麵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它的發現揭開了由華夏曆史文化積澱而成法門學的新篇章,無疑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這是陝西省繼半坡遺址、秦兵馬俑坑之後又一次重大考古新發現,被評為20世紀中國現代考古十大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