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布局-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1.經濟的一半在於心理作用(1 / 1)

第二章心理布局-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1.經濟的一半在於心理作用

金融危機在人們的預言中、現實宣傳中愈演愈烈,讓人們的心情日漸灰暗。是啊,一切都是金融危機惹的禍,可任何人都沒有必要染上危機恐懼症。雖然眼前、耳邊、電視裏、廣播裏都不停地渲染著金融危機,仿佛是金融掃盲一樣鋪天蓋地。這些無處不在的消息,伴隨著你在股市、基市裏的錢大幅縮水,職業前景變得若明若暗,於是心中的恐懼不斷擴大,心情變得越發糟糕。但是越是危機麵前越要冷靜,手足無措的人們隻有拒絕恐懼,才能重拾信心,積極正麵的心態可以幫我們順利運用智慧,度過難關。

英國作家索利恩在所著的小說《新鮮空氣》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威爾遜喜歡新鮮空氣的程度,無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蘭的一家高級旅館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關得嚴嚴實實的,以防寒流襲擊。盡管房間裏舒服無比,但威爾遜一想到新鮮的空氣一絲都透不進來時,他非常苦惱,輾轉難眠。到了最後,他實在無法忍受,便撿起一隻皮鞋朝一塊玻璃樣的東西砸去,聽到了玻璃碎裂的聲音後,他才安然進入夢鄉。

第二天醒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牆上破碎的鏡框。

顯而易見,這個故事講述了心理作用的巨大力量,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不勝枚舉:

一位婦女因丈夫突然在車禍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強烈的刺激,悲痛得雙目失明。但經醫生檢查,眼睛的結構沒有病變,診斷為心理性失明。用許多方法都沒治好。後來進行催眠治療,催眠師暗示她視力已經恢複,對她說:“我數五個數,數到第五個時,你醒來就能看見東西了”催眠師很慢地數一二三四五,果真數到五的時候,病人醒來,發現自己的視力已完全恢複。

同樣,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信心的反映,裏根總統有一句著名的話是這樣說的:“經濟的一半就在於心理的作用”。如果人們對未來前景看好,那麼當然敢消費、敢投資,那麼經濟就真的好了。如果說大家對未來悲觀失望,紛紛撤回投資,消費也同樣受到壓製,那麼經濟還真的就滑坡了。股市裏,在恐慌性的心理作用下,投資者不計成本地拋售股票,從而加劇了市場恐慌氣氛的蔓延,跌勢也就愈加凶猛。

因此有人說,危機隻是心理作用,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危機,而所謂的心理作用就是對現實的預期低於標準。

確實,經濟危機往往就是心理危機:在經濟危機的危害還沒有真正影響到大多數人的時候,我們中的許多人卻已經陷入了無可名狀的、沒有緣由的、毫無根據的害怕,而這種害怕又會歇斯底裏地放大危機的嚴重性。

事實上,這場金融危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它帶給人們的心理層麵上的直接影響大過了實際影響。這是因為“金融海嘯”改變了人們對未來的心理預期,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引起了人們內心的不安。

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經濟成功地保持著高速增長,就像洗桑拿一般,經濟持續升溫,但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突然變冷,由桑拿浴變成了一個冷水澡,一熱一冷,這就使得國人的心理無法承受,特別是白領階層,出於對財富縮水、失去工作、社會地位下降的恐懼,自然容易出現預期性恐慌,由此帶來了各種於經濟發展不利的流言。

例如媒體報道,珠三角特別是東莞出現了企業倒閉潮,但根據省經貿委的數據,2008年1-8月,廣東的企業戶數還增加了9萬戶,平均每個月增加1萬多戶,而東莞2008年關閉外資企業640多家,僅占其外資企業總數的4.2%。

在人人自危的心理恐慌中,經濟危機似乎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在往裏裝。但其實美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遠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大,誇大金融危機的作用,無助於解決問題,不過徒然製造恐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