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的劉鴻生,來到了宋子文公館,希望宋子文能不忘當年老同學的舊情,替他將全部財產抵押給中國銀行,換取資金渡過難關。宋子文躺在沙發上,看也不看他,冷冷地問:“你用什麼作抵押呢?”劉鴻生忍痛回答:“我全部企業的股票!”哪知宋子文嗤地一聲笑了,不屑地說:“你的股票如今不如草紙了!”劉鴻生又氣又急,掉頭就走了。
然而,處在生死存亡關頭的劉鴻生,就像所有有骨氣的民族資本家一樣,有一股不甘失敗的硬氣,他對自己的事業有信心,隻要還有一絲縫隙、一點光明,他也不放棄求生存圖發展的努力。終於,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伸出了支援的手,答應將他們銀行貸給劉鴻生的一筆貸款延期一年償還。這樣,劉鴻生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為了徹底擺脫危機,劉鴻生選定了自己的核心企業-火柴業作為突破口。當時,國內火柴業麵臨著洋貨傾銷、內爭激烈、市場緊縮、價格猛跌的局麵。劉鴻生仔細謀劃,采取了“聯華製夷、聯美製日,發展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的步驟,以求達到限製生產、製止傾銷、穩定價格的目的。隨後,在世界經濟複蘇和全國農業豐收等有利條件的刺激下,國內經濟形勢大為好轉,劉鴻生的各種企業都開始轉危為安,進入又一個高峰。
在20世紀30年代內憂外患的中國,又遭遇經濟危機的打擊,我們的民族資本家尚且可以憑借信心勇敢度過難關。在全球各政府和金融機構聯手對抗經濟危機的今天,我們有什麼理由沮喪放棄?
目前我們所遭遇的這次金融風暴,使得擺在我們麵前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但同時也應看到,現在的情況與上世紀30年代不盡相同。美國實體經濟,包括高科技經濟基礎還是好的。過去幾十年,世界經濟曆經風風雨雨,最終都渡過了危機,實現了新的發展。今天,國際社會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經驗更加豐富。麵對危機,關鍵是要鼓起勇氣和信心,這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經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經濟增長減速期”。當然,對於已經習慣了30年來兩位數的GDP增速的我們來說,這是很難適應的一件事情。被高增長、低膨脹數據寵壞了的我們,似乎一下子難以接受那些變得不那麼值得炫耀的數據。對此,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心態,重新樹立信心。
我們已經知道了每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都有升降起伏的變化,盛極而衰本來就是自然規律。曆史上那一次次的經濟危機,曾讓一些國家瀕臨崩潰的邊緣,然而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周期的循環往複中變得更加堅強,市場體製更趨完善,經濟發展也愈加健康。對於中國來說,或許這次經濟增速的放緩正是一個契機,可以讓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體製變得更為健全,以往發展過程中凸顯出的種種弊病得以調整和解決。跑得慢一些,未必是壞事,或許可以讓我們跑得更穩更遠。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對一個國家如此,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同樣如此。因為信心,二戰後的德意誌民族看到“廢墟上的花朵”而重新崛起;同樣因為信心,鬆下幸之助挺過世界經濟大蕭條,使“劫後重生”的鬆下電器曆百年而不衰。同樣因為信心,我們將會同心協力度過這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