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的特點在於其強大的自我反省能力,這種能力激勵著人類在每次危機過後都會不斷總結以獲得前進的動力,就好像20世紀30年的經濟危機催生了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一樣,對於這次的金融危機,我們也應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特別是以銀行、券商和保險為主的國內金融機構更應當以此為鑒,在不斷擴展業務的深度和廣度的同時,認真把好風險控製的關口,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
其實這場經濟上的危機給中國的大大小小企業敲了警鍾。產業結構不合理,過分依賴出口是導致這場危機的根源。就拿中國的紡織也來說,現在的產量已經銳減到原來的1/3,像紹興、吳江的盛澤就有大量的企業在破產,工人大量處於失業狀態。經濟危機其實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以一種什麼心態去麵對。像美國的1930年經濟危機,在危機之後又可以誕生很多新型的產業。中國的企業也應該開始自我反省,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姿態來麵對以後的競爭。
過去一個企業可以偵察競爭對手,研究它的政策、發展,並擬定出製衡之計,從而加大自己的勝算。今天的企業這樣幹已經行不通了,它的對手在全球,在任何一個角落裏:
印度人在新德裏為美國人開發著軟件;一個歌星被卡通人物搶走了歌迷;NASDAQ股市崩盤使更多資金流入石油期貨市場,挑動了國際能源危機;美國加州的電力法規使矽穀電力短缺已長達一年,甚至有可能使矽穀潰敗;IBM進入了谘詢行業……企業現在要迎接的難題是,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你也無法對著這些每一個可能的對手去製定對策,你唯一能做的是:無止境地對準自己的短處開火;無止境地找出自己的問題,再開火。
對中國企業而言,金融危機恰恰是重塑自身競爭力的機會。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借著金融危機強迫自身進行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將競爭優勢從低成本轉向差異化。通過提高勞動力成本而吸引和激勵優秀人才,進而依靠人才推動自主創新、改進工藝、優化流程、提升品牌等。
麵對劇變的環境,我們的企業將如何確定最佳路線來進行未來的管理:采取何種形式的組織結構、製定什麼樣的戰略、塑造什麼樣的企業文化,發展何種核心技術和產品。這些問題的解決成功與否都將直接影響企業能否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權利。